雪变质过程中离子分布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作为我国四大积雪区之一,春季的积雪融水是该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与河流的重要补给。受变质作用造成积雪中雪粒粒径和溶质的差异分布,这会影响雪中化学载荷的释放。为明确不同变质雪层在融化过程融水和溶质运移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针对雪的变质作用与积雪融化过程融水和溶质运移之间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旨在为防止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提供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天然雪与人工雪为试验雪样,模拟前期冻融作用将试验雪样按照雪样粒径划分为CK、2 mm-1 mm、1 mm-0.5mm,在3℃、5℃、7℃、9℃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试验结束后运用MIM模拟试验条件下的融水与溶质运移过程得到模拟值,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并确定模型的适用性。通过试验与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融水运移试验中,受前期变质作用影响,融雪水流速在雪层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表现为雏形雪粒雪层>粒雪雪层,即位于下层的粒雪雪层可对来自其上层雏形雪粒雪层的融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2)在融水运移试验中,融雪水累积量与融雪累计深度相关性受温度与积雪粒径组成因素共同影响。温度和粒径组成的不同水平均对融水出流速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即不同温度之间、不同雪粒粒径组成之间在融水出流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天然雪与人工雪在融水出流速率上无显著差异,且融水出流速率随温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随雪粒粒径的减小有增加的趋势,表明温度越高粒径越小融水排放效果越好。(3)在溶质运移试验中,在不同温度、不同溶质初始含量之间在融水浓缩系数CF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粒径组成试验雪层间在融水浓缩系数CF上无显著差异,但二者与对照试验雪层存在显著差异,融水浓缩系数CF随温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随溶质初始含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即在融化条件下,温度越低溶质初始含量越高融水排出溶质的效果越好、离子脉冲现象最强。(4)在溶质运移试验中,粒径组成、温度和溶质初始含量成的不同水平均对融水电导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不同温度之间、不同溶质初始含量之间在融水电导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雪粒粒径组成之间在融水电导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融水电导率随温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随雪粒粒径的减小有增加的趋势,随溶质初始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5)在模拟过程中,应用MIM模型原理利用SNTHERM对试验中的融水与溶质运移进行模拟,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及拟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应用对融化过程中融水与溶质的运移模拟效果较好。但本试验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进行,缺少室外试验与之对比,由此对模型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层厚度逐年减少,甚至出现了“破皮黄”现象。因成土过程缓慢,形成1 cm黑土需要成百年,黑土几乎成为了不可再生资源。植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费省效宏,植物篱具有成本低且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性质、减少水土流失等特点,是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坡面减沙机理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三种不同配置植物篱,通过含沙水流冲刷模拟试
学位
抚顺西露天矿历经百年开采,矿区内部土地退化、生态质量下降、水土流失隐患成为现阶段矿区亟需解决的生态问题。矿区经2017年的闭坑后,进入了生态恢复的快速治理期,其内部生态环境相对开采期已发生较大改变。为探析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治理对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本研究以抚顺西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矿区土地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转移矩阵研究了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趋
学位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因其诱人的外观和风味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现有研究发现采前套袋的避光条件会影响桃采后色泽的形成。茉莉酸类物质(MeJA和PDJ)可促进多种果实的着色,但其在桃果皮采后色泽形成中的作用还缺乏研究。本试验以套袋采收的桃为试验材料,首先研究了茉莉酸类物质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的影响,并对其着色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同时有研究发现茉莉酸甲酯和超声单独或共
学位
东北黑土区属于季节性积雪区,由季节变化所引起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侵蚀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侵蚀沟的发育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目前针对季节性变化对侵蚀沟形态发育特征以及侵蚀沟发育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选取东北黑土区4个典型小流域内的11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运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每年5月和10月对选取的侵蚀沟进行观测,结合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降雨期和
学位
近年来中国水沙情势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江河的径流量及输沙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造成河口三角洲退缩、水资源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被誉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本研究以辽河干流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系统剖析了流域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流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利用PLSR模型构建景观格局与流域径流输沙过程的关系,探究水
学位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报告显示,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威胁公共卫生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生物防腐剂在亚剂量的选择压力下,不仅会影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微观结构和生物膜的生成,同时也会造成微生物的耐药性。食源性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增加了食品中防腐剂的用量,同时也会改变食品的加工工艺和加工品质,进而对整个食品产业链造成重要的影响。乳糖酸(lactobionic acid,
学位
花色苷,植物体中的天然水溶性色素,除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外,还可作为天然着色剂使用。但花色苷稳定性较低,在提取、制备、深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温度、p H、光等因素影响而失去生物活性和独特性质。本研究利用不同种类酰基供体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3-gluc)发生酶法酰化,进一步探究酰化物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为实现花色苷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研究酶
学位
花色苷是蓝莓等浆果中重要的天然水溶性色素,其天然高抗氧化活性赋予了蓝莓等富含花色苷的食物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其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添加糖类来增加食品的风味,然而糖类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糖类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能力与其降解产物——糠醛类化合物密切相关,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糖类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果糖、葡萄糖、麦
学位
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枣属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抗坏血酸、氨基酸、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然而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枣果实极易出现失水、软化和质量恶化等现象。褪黑素是一种以色氨酸为合成前体的吲哚胺物质,在植物中可以影响植物生长、种子萌发、果实成熟软化等过程。然而关于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枣果实软化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选用不同浓度的褪
学位
湿地作为自然界中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景观之一,在提供物质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近些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研究湿地的景观格局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鸭绿江口湿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是辽宁省第二大湿地,处于东北亚鸟类迁徙路线上,起着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围海养殖、城镇建设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