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不同季节侵蚀沟发育比较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t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黑土区属于季节性积雪区,由季节变化所引起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侵蚀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侵蚀沟的发育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目前针对季节性变化对侵蚀沟形态发育特征以及侵蚀沟发育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选取东北黑土区4个典型小流域内的11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运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每年5月和10月对选取的侵蚀沟进行观测,结合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降雨期和融雪期侵蚀沟形态参数值,探究侵蚀沟在不同季节发展规律。通过野外观测降雨和融雪过程中侵蚀沟岸、沟底和侵蚀物质变化情况,结合室内冻融循环对土壤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影响,从机制上分析不同季节侵蚀沟发育的差异性。通过对4个典型小流域内的侵蚀沟在不同季节发育速率的分析发现,总体上侵蚀沟长度、面积、体积在降雨期发育速率要大于融雪期,治理沟的发育速率要远小于未治理沟,侵蚀沟发育速率季节差异显著。为进一步探究不同季节侵蚀沟形态发育的差异性,选取光荣小流域内3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侵蚀沟横断面在“沟头—沟中—沟尾”呈现出“V形—宽U形—窄U形”相互转变,降雨期侵蚀沟面积增加主要发生在沟头处,而融雪期侵蚀沟面积在沟中部发育也较为强烈。降雨期由沟头崩塌和沟尾后退所引起的侵蚀沟长度和面积增加量要大于融雪期由沟头崩塌和沟岸融滑、沟壁融塌、沟坡融泻等过程引起的侵蚀沟长度和面积的增加量;降雨期由降雨产生的径流对沟底下切侵蚀程度大于融雪期,导致降雨期侵蚀沟体积增加量大于融雪期。为明确侵蚀沟在不同季节发育机制,选取光荣流域内1条侵蚀沟进行研究,结合室内冻融循环模拟试验从机制上分析不同时期侵蚀沟发育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沟道土壤性质、沟岸裂缝产生机制、沟底径流冲刷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降雨期雨滴打击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紧实,更有利于地表径流形成。沟岸由含水率的不均匀变化导致局部应力产生的裂缝,成为径流优先入渗通道,使沟岸易发生失稳和崩塌,侵蚀沟面积增加;沟底土壤比沟内其他位置可蚀性更大,坡面径流由沟头汇入侵蚀沟内,径流的势能大,对沟底的下切侵蚀能力增强,体积增加量大。融雪期冻融作用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可蚀性。沟岸受双冷锋作用冻结程度加剧,土体膨胀变形产生裂缝,沟岸崩塌、沟坡融滑和沟壁融塌等侵蚀作用发生频繁,侵蚀沟面积增加;沟岸形成的侵蚀物质在沟底和沟坡处堆积,阻碍径流下切,侵蚀沟体积增加量少。论文的创新性在于通过不同季节侵蚀沟形态发育的差异观测,深入分析不同季节侵蚀沟发育产生的原因与发育机制,对深入了解我国黑土区土壤侵蚀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坡耕地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多为针对降雨侵蚀防治而设计,对春季融雪侵蚀防治作用,尤其在融雪侵蚀过程水沙动态变化角度还缺乏针对性研究。本文利用坡面融雪侵蚀监测结果,分析了典型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下径流小区与坡面集水区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与规律,通过对比措施在融雪侵蚀与降雨侵蚀中的防治作用,阐述了典型措施在融雪侵蚀防治中的作用与特征,结合东北地区水土
学位
辽河平原是我国温带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棕壤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该地区表土层季节性冻融循环现象强烈,冻融作用通过影响颗粒间摩擦和连结效果、颗粒大小及分布、结构特征和结构稳定性等,进而对土壤可蚀性产生重要影响。介于此,本研究以5~7 cm和25~27 cm两个深度的原状棕壤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不同冻融次数(0、1、5、10和15)及5个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10%、15%、20%、25%和3
学位
土壤侵蚀严重影响国家生态安全。近年来,林地侵蚀研究广泛,我国林地面积大,但林地的土壤侵蚀情况监测较为困难,因此,探明林地土壤侵蚀速率对林地侵蚀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棋盘山风景区林地坡面为研究对象,采集2020年秋季坡面暴露树根样本35个、道路暴露树根样本31个,利用暴露树根年轮解剖结构变化来确定土壤侵蚀时间,采用树木地貌法分析林地土壤侵蚀速率,并将树木年轮宽度与Water Erosion Pre
学位
土壤侵蚀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植物篱具有减缓坡面流速和降低水流的输沙能力的作用。因此研究植物篱阻滞坡面土壤侵蚀动力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不同坡度、不同流量和不同植物篱宽度组合条件下的室内径流冲刷试验,观测坡面径流流速、径流宽、接取水沙样等,分析坡面水沙输移过程中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和输沙能力的变化特征,探讨水流输沙能力与水动力参数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学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的加剧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盘锦市辽河口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其先锋物种盐地碱蓬群落可生存的空间也在逐渐缩小。盐地碱蓬退化已经成为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以及该群落生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探究盐地碱蓬群落生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同时,通过蒸发皿与土培实验确定盐度与Cd2+作用下盐地碱蓬二型性萌发及生长的响应特征,最终在转录组学基础上探究盐地碱蓬响应机制中基因调控
学位
东北黑土区土地资源优秀,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其地处中高纬度季节性冻土区,冬季漫长且气候干燥,春季大风降温与降雪、降雨频发,自然气候条件复杂,黑土表土经历反复冻融与冻干作用,土壤物理性质受到改变,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抗侵蚀能力。本试验以东北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冻融循环、冻融-冻干、冻融-冻干-冻融三种处理过程的室内模拟试验,选取团聚体破坏率、平均重量直径等有效指标表征土壤团聚体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北方土石山区作为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之一,加以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来控制坡面水蚀已迫在眉睫。植物篱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集占地小、见效快、耗资少等多种优势于一身,已广泛应用于坡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探究植物篱不同配置坡面减水减沙效益,可为北方土石山区坡耕地植物篱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在径流冲刷条件下,坡面不同植物篱配置(
学位
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层厚度逐年减少,甚至出现了“破皮黄”现象。因成土过程缓慢,形成1 cm黑土需要成百年,黑土几乎成为了不可再生资源。植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费省效宏,植物篱具有成本低且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性质、减少水土流失等特点,是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坡面减沙机理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三种不同配置植物篱,通过含沙水流冲刷模拟试
学位
抚顺西露天矿历经百年开采,矿区内部土地退化、生态质量下降、水土流失隐患成为现阶段矿区亟需解决的生态问题。矿区经2017年的闭坑后,进入了生态恢复的快速治理期,其内部生态环境相对开采期已发生较大改变。为探析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治理对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本研究以抚顺西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矿区土地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转移矩阵研究了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趋
学位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因其诱人的外观和风味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现有研究发现采前套袋的避光条件会影响桃采后色泽的形成。茉莉酸类物质(MeJA和PDJ)可促进多种果实的着色,但其在桃果皮采后色泽形成中的作用还缺乏研究。本试验以套袋采收的桃为试验材料,首先研究了茉莉酸类物质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的影响,并对其着色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同时有研究发现茉莉酸甲酯和超声单独或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