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蛋白调控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橡胶是巴西橡胶树乳管系统经甲酸戊羟(MVA)途径合成的高分子顺式异戊二烯(1,4cis-polyisoprene)。巴西橡胶树因为具有产胶量大、产胶时间长和天然橡胶易收集等优点,而成为大规模商业化天然橡胶来源。多年来,研究者们对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和酶学特征展开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虽然极大的推动了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但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阐明天然橡胶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逐渐成为重大理论问题。14-3-3蛋白是真核生物的中心调控蛋白,通过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调控物质代谢、信号转导、染色质功能、离子转运和囊泡运输。在植物中,14-3-3蛋白涉及调控物质代谢、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植物生长发育、激素途径和对光的响应等。相关报道表明14-3-3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我们前期实验结果表明,14-3-3蛋白在高产和低橡胶树品种中差异表达,推测14-3-3参与调控了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但具体调控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了 10个14-3-3蛋白基因(HbGF4a-j),阅读框碱基数在759-795个之间。进化分析表明,这十个基因分为两大类,HbGF14j、i、c h、b属于非ε类,均含有4个外显子;HbGF14a、d、e、g、f属于ε类,均含有7个外显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10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目在253-264之间,10个蛋白的蛋白分子量在28.522-29.784 kDa间,10个蛋白的等电点在4.60-4.84之间。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这10个14-3-3蛋白基因在橡胶树各组织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10个基因在橡胶树根、茎、叶、花和胶乳中均有表达,HbGF14a、b、c、e、f、g和h在胶乳中有相对较高的表达。JA和ET处理,HbGF14b表达下调。而其他9个基因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10个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为了筛选与在乳管细胞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的7个14-3-3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我们构建了一个酵母双杂交文库,文库单菌落个数为2.8×106/μl,浓缩文库细胞数为4.72×108/μl,保存文库的滴度为4.92×107cfu/ml,插入片段大小主要分布于500-2000 bp间,插入重组率为96%。以HbGF14a、b、c、e、f、g和h为诱饵蛋白,从文库中共筛选出81个候选蛋白。这些蛋白按功能分成胁迫相关蛋白、热休克蛋白、氧化应激蛋白、转录相关、蛋白/DNA/RNA结合蛋白、ATP酶、信号蛋白、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碳水化合物代谢、胶乳代谢相关和未知蛋白十一个大类。结果中出现一个C3HC4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命名为HbRZF)和一个小橡胶粒子蛋白HbSRPP。采用酵母双杂交、BiFC和Pull-Down试验方法,证实了 HbGF14a与HbRZF之间存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证实了 HbGF14a与HbRZF的相互作用发生在HbGF14a的7-8螺旋;HbRZF与HbGF14a互作发生在HbRZF的C端的RKVTCP motif。酵母单杂交证实,HbRZF与橡胶合成关键酶-橡胶转移酶的启动子(pHbHRT)存在蛋白质-DNA的结合。双荧光素酶瞬时表达体系实验结果表明HbRZF负调控pHbHRT,而HbGF14a解除HbRZF对pHbHbRT的负调控。采用酵母双杂交、BiFC和Pull-Down,证实HbGF14c与HbSRPP存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HbGF14c对HbSRPP的调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系统的分析了巴西橡胶树HbGF14蛋白基因家族。证实HbGF14蛋白参与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证明HbRZF负调控启动子pHbHbRT的活性。发现HbGF14a蛋白通过与转录因子HbRZF相互作用调节天然橡胶关键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证明HbGF14c与HbSRPP发生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乳管细胞中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为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改良高产橡胶树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瓜尔豆(Cyamopsistetragonoloba L.Taub)原产非洲,是一种优良的热带、亚热带豆科作物。具有耐旱、耐瘠特性、增进土壤肥力的作用。从瓜尔豆中提取的瓜尔豆胶可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其改性产品在食品、医药、造纸、纺织、日用化妆品等工业部门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具有广泛的商业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瓜儿豆的研究不系统,且研究的层次不深。本论文对收集到的257份瓜尔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
水稻种子和叶片大小都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它们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在植物中,器官大小通常是由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展两个连续的生物学进程共同决定的。在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已经发现了许多调控水稻种子和叶片大小的因子,但这些器官大小因子的调控机制及相互之间的调控网络仍缺乏深入研究。实验室前期通过EMS诱变野生型水稻KYJ,分离获得突变体slgl-1,slgl-2和slg2,它们均具有种子窄,叶片窄的表
林窗和土壤种子库一直都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研究林窗环境下土壤种子库的种子萌芽机制对了解林窗形成后促进森林恢复的过程及原理有着重要意义。林窗形成后,林窗微生境的光照、温度及湿度等都发生了变化,而土壤种子库中一部分一直处于休眠或静止状态的种子因受到环境因子变化的刺激而开始萌芽。林窗环境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土壤种子库中这一类型种子的萌芽,哪一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仍然没
概念规划是中国城市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2000年广州概念规划的成功,将城乡规划从传统的设计学科,延伸到城市战略咨询领域。本书汇总了作者在这一领域发表过的文章,结合主持的广州、深圳2个概念规划,探索了概念规划的理论、方法,并进一步区分了概念规划和战略规划的差异。作者第一次将速度变量引入空间规划,提出了在高速增长条件下城市的最优空间结构和增长模式,为中国特有的新城(区)规划提供了规划范式。本书适
期刊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我国南方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gloeporioide)诱发的炭疽病(Anthracnose)是目前威胁柱花草生产的最主要病害,可造成柱花草的营养价值降低,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研究柱花草接种炭疽菌后的生理响应,挖掘关键响应基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以热研2号柱花草
在无人机摄影测量的过程中,辅以RTK和PPK技术,能极大地减少地面像控点的布设数量,有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布设像控点就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精度要求,极大地减少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RTK和PPK两种技术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模式,并对两种测量模式下获得的测绘成果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得到以下结论:虽然两种测量模式下的测量精度均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的要求,但是基于P
天然橡胶因为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用于工业、国防、交通、民生、医药、卫生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然而橡胶树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天然橡胶的产量。因此,如何找出一条合适的途径来有效的解决橡胶树病害,减少天然橡胶的损失,意义重大。现阶段,由于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橡胶树功能基因组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导致橡胶树分子病理学研究的严重滞后。目前橡胶树病害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学防治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raodeniae Rao and Chandry(膜翅目:茧蜂科)是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鳞翅目:夜蛾科)幼虫的重要寄生蜂。虽然该蜂可作为控制斜纹夜蛾种群的候选生防因子,但截止目前对其应用生态学研究较少。本文运用昆虫生态学、昆虫行为学及化学生态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蜂的应用生态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温度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重要的热带薯类作物,起源于亚马逊雨林与稀树草原交错地带,广泛种植于非洲、中南美洲及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木薯具有高光效、高淀粉累积、耐贫瘠等特点,其储藏根富含淀粉,是这些地区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木薯也是工业淀粉、燃料乙醇和绿色化工材料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维管系统输送至地下储藏根,其淀粉合成代谢通路与其他物种
四跨膜蛋白(Tetraspa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的重要跨膜蛋白,因具有四个跨膜结构而得名。该类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已在人类等生物中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该类蛋白在植物中研究较少,具体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在香蕉中克隆了一个四跨膜蛋白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为研究植物中四跨膜蛋白的功能提供借鉴。具体如下。1.根据香蕉采后48h的抑制差减文库中一个上调表达的EST片段,设计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