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增高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多种代谢和血管保护作用,从很多方面直接对抗内皮功能失调:可提高NOS活性促使NO释放,产生内皮依赖的扩血管效应,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和阻止血脂代谢紊乱等。已证实IGF-1是心血管的一个保护因子,IGF-1缺乏与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升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关,低IGF-1水平是心血管疾病一个独立危险因子。通心络胶囊具有扩张血管、激活纤溶、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清除氧自由基,抗炎症反应,及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本研究在临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及培养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研究了IGF-1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机制,并探讨通心络对血管内皮功能保护新的机制。本实验分为三部分:①观察入选的4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5.72mmol/l或LDL-C>3.64mmol/l)和35名健康体检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检测血清中IGF-1(放免法),AngⅡ(放免法),NO(硝酸还原酶法),可溶性E-选择素(ELISA法)和血浆中组织因子(TF,ELISA法)含量的变化,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ngⅡ与IGF-1,NO与IGF-1,NO与Ang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通心络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为0.26g),每日3次,安慰剂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服用安慰剂,疗程为8周,观察通心络对上述指标以及血脂的影响。②AngⅡ(1μM)与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VECs)孵育24小时诱导内皮细胞损伤,观察IGF-1预处理以及加入NOS抑制剂L-NAME对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AngⅡ1型受体mRNA(AT1-RmRNA)、周期蛋白E(CyclinE)表达及TF抗原含量和培养上清液NOS活性,NO,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影响。③AngⅡ(1μM)与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VECs)孵育24小时诱导内皮细胞损伤,观察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以及加入IGF-1受体(IGF-1R)单克隆抗体α-IR3对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AT1-RmRNA表达及TF抗原含量和培养上清液NOS活性,NO,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IGF-1、NO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AngⅡ、可溶性E-选择素和血浆组织因子浓度明显增高,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ngⅡ与IGF-1呈显著负相关,NO与IGF-1呈显著正相关,NO与AngⅡ呈显著负相关,使用通心络治疗8周后,IGF-1、NO明显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血清AngⅡ、可溶性E-选择素和血浆组织因子浓度降低;AngⅡ(1μM)与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VECs)孵育24小时,能降低细胞活力,促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NOS活性减少NO生成,抑制CyclinE表达,上调AT1-RmRNA,增加细胞TF抗原含量和培养上清液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IGF-1能提高AngⅡ所诱导的NOS活性降低,增加NO生成,上调CyclinE表达,恢复细胞活力,促使细胞周期进程和减少细胞凋亡,抑制AngⅡ所诱导的AT1-RmRNA表达及TF抗原含量和E-选择素含量增加,IGF-1的内皮保护作用被NOS抑制剂L-NAME明显取消;通心络能提高AngⅡ所诱导的NOS活性降低,增加NO生成,恢复细胞活力,促使细胞周期进程和减少细胞凋亡,抑制AngⅡ所诱导的AT1-RmRNA表达及TF抗原含量和E-选择素含量增加,通心络的内皮保护作用被IGF-1受体单克隆抗体α-IR3明显取消。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与IGF-1含量降低有关,通心络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能与升高IGF-1水平有关;AngⅡ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与降低NOS活性和NO水平以及提高AT1表达有关,IGF-1能显著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提高NOS活性和NO水平以及降低AT1-R表达,其内皮保护作用与激动NOS-NO通路继而抑制AT1-R活性有关;通心络能显著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提高NOS活性和NO水平以及降低AT1-R表达,通心络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激动IGF-1R-NOS-NO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