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可吸收材料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应用于临床的新型生物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可被人体降解吸收的特点。本研究采用PDLLA及磷酸三钙和PDLLA按不同比例混合制作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Centrum-vertebra-fracture-repairing absorbablesupporting plugger,CASP)和柱状材料,分别植入实验动物股骨髁及肌肉组织内,通过观察降解过程中材料外观、形态的改变,材料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及其被替代的过程,目的是探讨三种材料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影像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6%β-TCP/PDLLA,12%β-TCP/PDLLA,纯PDLLA组,每组20只,将三种材料制成柱状材料和CASP分别植入动物体内。术后行大体观察;4周、12周、半年每组实验动物随机选取8只行X线摄片;4、8、12、16、半年各处死4只实验动物,将股骨髁、臀大肌内CASP、柱状材料连同周围组织一并取出,观察其形态变化,并与对侧正常组织对比。取一肌肉内柱状材料清洗、干燥后行扫描电镜观察,股骨髁、其余肌肉内材料连同周围组织分别做骨组织切片及肌肉组织,评价复合材料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容性。结果:全部实验动物纳入结果分析。切口均正常愈合。肉眼可见在肌肉组织中有一薄层纤维组织包裹可吸收材料,三组实验组(6%TCP/PDLLA复合物、12%TCP/PDLLA及纯PDLLA组)埋植处骨组织无明显异常变化。(一)、三种材料植入肌肉内的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三组实验组可见肌肉组织与材料间形成一层纤维膜,有轻度异物反应。术后12周,6%TCP/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可见纤维膜,其余两组可见有纤维膜形成,但壁较厚,三组实验组CASP周围形成疏松的纤维膜,可以看出12%TCP/PDLLA降解比其余两种材料快,均未见炎症反应,对照组纤维疏松。术后24周,6%TCP/PDLLA柱状材料周围的纤维明显变薄,结构连续性好;12%TCP/PDLLA柱状材料可见纤维膜形成,壁薄但较疏松;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的纤维疏松,12%TCP/PDLLA组降解速度明显快于其余两组,对照组组织见纤维生长,均未见炎症反应。(二)、三种柱状材料植入股骨髁内的组织学观察骨组织脱钙切片可见术后4周材料与骨交界处结合紧密,三组实验动物组在柱状材料周围均可见有成骨细胞的生长,对照组缺损表面为结缔组织覆盖;术后12周,植入股骨髁部的柱状材料被周围组织完全包埋,6%TCP/PDLLA组在股骨髁植入柱状材料周围可见有软骨的生长,软骨的外层可见丰富的骨髓组织;其余两组在材料植入股骨髁处也可见柱状材料周围有软骨的生长;对照组软骨生长少于三组实验组;术后24周,6%TCP/PDLLA组与12%TCP/PDLLA组在柱状材料周围的成骨快于PDLLA组,6%TCP/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已形成的致密骨组织,并可见哈弗管,12%TCP/PDLLA组降解比其余两组明显,柱状材料周围骨小梁排列较整齐,致密骨形成,PDLLA组柱状材料周围有软骨的生长,但与其余两组相比生成量较少。均未见炎症反应。对照组有新骨形成但有明显腔隙。(三)、6%TCP/PDLLA柱状材料电镜扫描植入8周后材料表面可见裂隙,深层虫蚀样孔洞;术后16周后表面可见更多的裂隙,深层虫蚀样孔洞更多;术后24周形成表面薄的“蛋壳”样结构,内部形成无裂隙的扭曲样改变。(四)、X片检查发现6%TCP/PDLLA与12%TCP/PDLLA埋植处其材料边缘随埋植时间延长逐渐模糊,体积逐渐缩小,且12%TCP/PDLLA组更明显。结论:1.三种不同配方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及柱状材料植入试验动物体内,材料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三组材料中6%TCP/PDLLA与12%TCP/PDLLA组可能具有诱导成骨的作用。3.6%TCP/PDLLA降解速度与骨组织生长速度相匹配。可能是较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4.12%TCP/PDLLA降解比其余两组快,作为骨修复材料,在骨折愈合早期可能因降解太快而对骨折部位失去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