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的不断转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70%左右,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扶持下,服务业发展迅猛,2017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51.6%,相比十年前(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38.2%)上升了13.4个百分点。虽然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东中西部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收敛性模型是研究地区服务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分析模型。本文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各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发展基础、经济贡献、增长潜力这三个维度入手,选取了16个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通过熵权法确定各维度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各省份在2006-2016年间各年份的服务业发展指数得分,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各省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得出服务业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反映我国各省份服务业发展指数的差异,并将我国各省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来进一步分析各区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2006-2009年之间,我国服务业发展指数差异的运行轨迹呈现出一定幅度的下降趋势,而在2009-2016年我国服务业发展指数差异的运行轨迹呈现出了一定幅度的上升趋势。服务业发展的收敛性是指我国不同区域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存在着逐渐缩小的趋势,传统的收敛性研究是假设各地区间相互独立,因此并没有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同地区间往往存在着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流动,故每一个地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地区间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很有可能存在着空间相关性,所以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收敛模型。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首先验证了各省份服务业发展水平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故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绝对β收敛分析,并进一步引入人口密度、政府影响力、外贸依存度和人力资本存量四个控制变量进行条件β收敛分析,实证结果显著,同时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时间和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加强对模型可靠性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