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英雄”·人道——论苏联卫国战争题材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苏联卫国战争题材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根据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比较分析存在于这一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典型——战争中的“小人物”形象体系。本文所讨论的“小人物”形象涉及普通士兵、下级军官、普通百姓和逃兵、叛徒等,并联系苏联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在苏联战争文学发展中的三次浪潮,从革命英雄主义影响下所表现出的悲壮色彩、人道关怀下“小人物”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社会环境、民族性格、文学思潮等因素影响下的“小人物”形象,解读在战争中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共存并且博弈的产物——战争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分析不同时代对于战争和生命不同态度变化的原因和苏联卫国战争题材小说中“小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肯定苏联二战题材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的特殊地位,探讨不同时期“小人物”形象发展变化的社会意义。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讨论在苏联卫国战争打响后,受革命英雄主义影响舍身奔赴战场,为祖国和民族而战的“小人物”的赞歌与悲歌,解读这些勇敢的卫国战士以及他们当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女性“小人物”形象,总结概括这些饱含悲壮色彩的“小人物”的悲壮之处,以及透过这些“小人物”形象表现出的对于战争的思考和认识;第二章分析迷失在杀戮与人性冲突中的“小人物”形象和挣扎徘徊在恐惧与死亡中的逃兵和判徒形象,揭示“小人物”对于战争现实和生命意义的反思;第三章探讨在苏联独特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学论争的影响下“小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特点和原因,并分析其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北宋自“庆历党议”始,党争就成为当时宋廷的主要政治主题。随着党争的日趋激烈,党争的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在北宋末年徽宗登位、蔡京上台后,实行了空前惨烈的打击异己者的“崇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作家,对后世具有较大影响。他处于文学变革的时代,在继承明末以来标举个性的文学思潮的同时,进一步在创作中突出主体意识的地位,这一特点在以《有学集》为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末的作家,她继承了由菲尔丁开创的英国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重新回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上。爱情和婚姻是她小说的主题。在恋爱这个重要的人生经历中,她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