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土边坡工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众多学科,比如地质、结构、环境、材料和仪器,随着实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的日益完善,路堑边坡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保持路堑边坡的稳定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交通是否便捷顺利都有很大影响。同时它对保持边坡整体性,防止水土流失,对边坡周边构筑物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也有比较大的影响。边坡的加固与防护也逐渐显得重要,科学合理的工程支护措施为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文以郑州至新郑快速通道改建工程为例,着重论述了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本工程路堑挖深为1.65~13.9m;沿线土体主要为杂填土和粉砂土等,自立性较差,地基承载力低;路堑边坡开挖边界距离京广铁路高架桥很近。因此如何结合本路段的地层情况,制定相应的路堑支护方案以确保高架桥和京广线铁路的正常使用和沿线路段施工安全,又能经济合理、工期最优地完成工程施工,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为此我们需针对该工程进行专项研究。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和路堑边坡支护方案及其应用范围,选取应用范围较广、工程效果和经济效果评价较好的微型桩复合土钉墙和预应力锚索灌注桩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它们的支护机理,根据本次研究的工程实例,系统总结了详尽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对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做简要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路堑边坡的分类、影响因素及失稳破坏模式做了介绍。(2)对郑州至新郑快速通道改建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进行说明,并制定出相应的边坡支护方案。(3)总结了钢管微型桩复合土钉墙和桩锚支护的支护机理和失稳破坏模式,简单介绍了计算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验算。(4)结合本工程所需施工技术,系统阐述了钢管微型桩复合土钉墙、预应力锚索灌注桩、箱涵顶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