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疫情防控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完善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了控制病毒的再次传播、阻断疫情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大量收集个人信息,但是出现了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与疫情防控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但是其中很少涉及到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规定,导致疫情防控中被侵害的信息主体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笔者紧贴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更为切合我国实际的对策方法,来完善疫情防控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行使职权时厘清相关各方的权益与责任,弥补现下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本文从三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从疫情防控中产生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出发。首先梳理疫情防控中收集个人信息的主体,其中缺少法律法规规定、授权的主体收集个人信息;其次疫情防控中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超出限度,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也侵犯了个人隐私;再次政府部门披露的涉疫情个人信息标准不统一,披露了和疫情无关的信息。同时脱敏性不足也使得信息主体增加了被他人识别出的可能,容易遭受骚扰、歧视;最后疫情防控中收集到的大量个人信息储存混乱,实践中由于参与疫情防控的主体过多且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第二部分,从疫情防控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层面来分析其不足之处。《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只提到了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地方政府以及其成立的临时指挥机构有权收集个人信息,却没有明确授权、委托其他政府部门、组织能够成为收集个人信息的主体;疫情防控中收集个人信息的原则模糊、落实困难,必要性原则没有运用到实效导致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超出限度,知情同意原则处于失灵状态,确保安全原则的有效性难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涉疫情个人信息的披露标准;只有《网络安全法》中提到了网络运营者可以根据信息主体的要求更正、删除储存的个人信息,而在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的储存还留有空白;《刑法》和《民法典》中规定了侵害个人信息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传染病防治法》中只提到了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泄漏个人隐私的责任,制度供给的不足无法对个人信息提供全方位的保护。第三部分,对疫情防控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不足的地方提出完善建议。首先要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明确在疫情防控中除了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当地政府和其成立的临时指挥机构有权收集个人信息外,还应当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授权、委托其他政府部门、组织可以收集个人信息;其次应当确立目的明确原则、最小范围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禁止歧视原则、企业支持原则;再次应当制定疫情防控中披露涉疫情个人信息的标准以及实现其脱敏化处理;从次建立被遗忘权保护制度,分情况处理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的储存问题:当地政府及其成立的疫情防控临时指挥机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可以对信息进行留存,其余主体应当给与一定的遗忘时限,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最后要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区分行政内部监管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同时采取追责机制实现责任的共担。
其他文献
苏格兰作家阿莉·史密斯的作品以其实验性的叙事技巧、怪诞的标题、大胆的类比、出其不意的双关语以及对古典作品的戏仿而出名。《真实的短篇小说》是其最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在该短篇小说中,史密斯通过元小说的形式,巧妙地将短篇小说与女性问题如身体、乳腺癌、厌食症、女性话语权结合起来,揭示在英国社会生活和文学领域中女性与短篇小说的边缘化问题,也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应用清热类药物的剂量及相关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清热类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为新版《中国药典》中有关清热类药物剂量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国医大师公开出版的医案、医话,通过合理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处方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对处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国医大师处方数据库”(DB-MTCM)。按药物名称进行搜索,从数据库中提取清热类药物的处方作为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命健康,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以个人信息为支撑的大数据技术对病毒的溯源与传播控制以及政府的社会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大量个人信息的使用也引发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侵犯了个人信息权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于公众知情权、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个人信息权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缩,具有正当性,但是也应当兼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灿烂瑰宝,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其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含蓄而隽永的意境却往往难以为外国留学生所领会,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古诗的审美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美学及留学生古诗习得问题的分析,依据古诗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期最终使汉语留学生获取更多的中国诗词审美体验,感受中国古诗丰富的内蕴之美,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了整体目标,文章积极探索打造“人师”“经师”“导师”三位一体的“三师”教师队伍建设品牌。探索通过党的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和宣传发动力来实现“人师”目标;通过党的战略规划力、资源整合力和组织关怀力来实现“经师”目标;通过党的思政教育力、平台育人力和服务感染力来实现“导师”目标。
语言的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外国留学生来说,语言的文化因素及其引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汉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导入文化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论述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如何导入文化因素。
学位
利用内蒙古119个自动气象站24 h累计降水量数据与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内蒙古中东部地区2021年8月24—25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借助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天气过程发生时强降水中心垂直螺旋度、湿位涡和准地转Q矢量及其散度场进行分析,探讨了物理量场与强降水中心位置及其强度变化的配合过程,为东北冷涡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和预报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