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市政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料,添加30%烟杆为增碳剂,Zn Cl2为活化剂,采用常规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制备烟杆污泥活性炭。首先对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明确了在两种加热方法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参数,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能谱分析(EDS)、N2吸附脱附实验对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进行表征,采用静态试验法,考察在不同的溶液温度、吸附时间、p H和投加量条件下,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污水中磷的去除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并综合实验目的,以碘吸附值为评价指标,对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参数为:(1)常规加热条件下为:烟杆添加比例30%,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30min,Zn Cl2浓度4mol/L,固液比1:2.5,此时烟杆污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536.3mg/g。(2)微波加热条件下为:烟杆添加比例30%,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5min,Zn Cl2浓度3mol/L,固液比1:2.5,此时烟杆污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509.6mg/g。比表面积分析表明加入烟杆能够明显增加产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其中常规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446.6m2/g,是污泥活性炭比表面积的1.6倍,微孔体积为0.179cm3/g。微波加热下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415.9m2/g,是微波污泥活性炭比表面积的1.53倍,微孔体积为0.165 cm3/g,且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略低常规烟杆污泥活性炭。Boehm滴定分析表明:常规烟杆污泥活性炭的酸性官能团含量为1.76mmol/g高于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的1.68mmol/g,而碱性官能团含量为0.67mmol/g,低于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的含量0.78mmol/g。磷的吸附实验表明:在磷浓度为2mg/L时,微波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为0.32mg/g和81%,高于常规烟杆污泥活性炭的0.27mg/g和65%。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过程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还受到外扩散(如表面吸附、液膜扩散)的控制。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两种烟杆污泥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自发的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磷的吸附。
其他文献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 virus B5,CVB5)是导致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5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于夏秋季。CVB5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在肠道中增殖,随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到其他组织器官,进而引发疾病。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黏膜皮疹和疱疹等,病情严重者会导致神经性并发症,甚至死亡。近年来,由
Al-Si-Cu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航天航空、汽车部件和精密设备等各个行业。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和航天航空等尖端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仅仅局限于Al-Si-Cu铝合金的自身的研究已经不能够满足应用环境对其性能和轻量化的双重要求,极大地限制了Al-Si-Cu铝合金的应用价值。因此,为了提高Al-Si-Cu系铝合金的强韧性,本研究以
在老龄化程度升高,心理疾病患者人群数量持续增长,特教机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帮助人们改善精神的虚拟康复性景观无疑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提出有实际参考意义的虚拟康复性景观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以促进虚拟康复性景观的发展及进步。本研究以实证研究法及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眼动追踪作为实验技术手段,分析了虚拟康复性景观对处在精神压力状态下的
中国宅第园林是社会、经济、文化相互结合的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是中华民族精神与自然环境结合下的综合环境设计。纵观历史,宅第园林具有悠久的发展演变历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形式之一。云南宅第园林虽然形成发展较晚,但在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宅第园林也呈现出丰富园林类型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出园主的日常生活环境与艺术审美追求。本论文通过文献研读以及相关历史考据梳理,借助宅第园林的观念史、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及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微型化、节能化、轻量化设备已经开始在航空航天、船舶海洋、汽车和电子等主要行业广泛应用。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设备成为了重要的部分。其发展需要进行关键的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地去除微机电系统内部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以保持微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由于微通道热沉以散热性能好,安装空间需求小、质量轻、制作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重要的微型散热设备及传热学
神经管(neural tube)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始基,起源于胚体神经外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脊索诱导其背侧中线的神经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并发育成神经管。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也被称作神经管畸形,在胚胎早期发育时,因神经管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完整导致,是发病概率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先天性畸形。NTDs的起因非常复杂,可能由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一般由基体和夹杂组成,夹杂呈颗粒或纤维状,随机分布在基体内。界面作为连接基体与夹杂的纽带,有着极其重要的力学性质。在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基体与夹杂之间的化学反应,两相之间的粘结状态因过高的荷载发生断裂亦或是人为的在夹杂表面添加涂层以保护夹杂不受外界侵蚀等因素,会导致不完美界面的产生。为研究界面对复合材料细观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将界面相的概念引入到Voronoi单元有限元模型中,
氧化石墨烯(GO)和碳纳米管(CNTs)是具有极大强度、韧性及比表面积的碳纳米材料,在分散状态均匀且稳定的前提下能显著改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压敏性及耐腐蚀抗冻融等多方面性能。将GO/CNTs复掺制备水泥基复合材料是碳基纳米材料增强水泥基材料的一个新思路和研究方向。目前学者对复掺GO/CNTs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对力学性能的协同改善作用方面,而对二者复掺对导电性能及压敏响
随着纳米力学的发展,碳纳米管力学性质的研究近些年来逐步成为了研究热点。近期的实验表明,在有限变形条件下石墨烯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石墨烯卷曲形成碳纳米管,大管径碳纳米管的应力应变关系,在理论上和石墨烯是一致的。但迄今为止,该非线性本构对碳纳米管力学性质的影响还没有被研究者关注到。在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会使碳纳米管具有小的初始变形。在纳米尺度上,任何小的变形都
抚仙湖、星云湖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淡水湖泊资源。两个湖泊地处高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湖泊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功能微生物菌群对于湖泊生物的生长繁殖、调控湖泊生态环境及水质的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抚仙湖、星云湖水体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元素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多样性、基因丰度的探究,通过功能基因扩增子测序对抚仙湖、星云湖元素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