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混合突触的神经元网络共振与同步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脑具有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结构,通过接收、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以实现记忆、认知、情感、行为等各种生理功能。大脑中神经信息的处理是通过各脑区及脑区间的协同作用完成的。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突触和电突触进行耦合构成神经元网络,而共振和同步则是神经元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同步异常是脑功能疾病的主要体现,对同步状态的研究可以为脑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共振现象则对微弱阈下信号的检测和传递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采用FitzHugh-Nagumo神经元模型通过混合的化学突触和电突触耦合构建了具有小世界特性的神经元网络,研究其振动共振现象。通过仿真研究发现,对所构建网络施加阈下信号时会产生振动共振现象,即存在最优的高频激励幅值使得神经元网络对低频弱信号的响应达到峰值。在相同信号输入的情况下,不同的网络结构参数也会对共振效果产生影响。对于局部输入,化学突触由于其选择性耦合会对信号传输具有更高的效率,而通过混合突触耦合的神经元网络比单一突触耦合的网络更有利于阈下信号的检测与传输。为了模拟不同脑功能模块间的同步机制,本文选择Rulkov映射模型构建了由小世界子网络组成的模块化网络,此网络中的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的兴奋性或抑制性方式混合连接而成。仿真结果表明网络拓扑结构和参数会对神经元网络同步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子网络内部的耦合强度的增大会有利于同步现象的产生而子网络间耦合强度的增大反而会对同步现象产生抑制,尤其是延迟时间的变化会诱导出明显的同步转迁现象。网络中突触的兴奋抑制比也是影响同步转迁的重要参数:较大或较小的抑制性突触比例对同步转迁的影响较大,而适中的抑制性突触比例影响较小。本文利用混合突触所构建小世界及模块化神经元网络进行的振动共振和同步转迁的研究,揭示了网络结构和参数对共振效果和同步性能的影响,为理解神经系统中信息的处理机制及作用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自三峡电站全面运行以来,三峡水利枢纽上下游运行的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步凸显,某些关键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位于宜昌前坪实验基地的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日调节模型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梯级电站调度实验研究平台,在模拟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调度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梯级电站联合调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的目的是对模型上原有的测控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以提高模型平台的自动化水平和实验精度。模型的测控系统从上游
利用拮抗菌对病原菌生存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是当今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最新技术和研究热点。在对拮抗菌的筛选中,对峙培养平板上目标物的几何参数提取,是进行拮抗菌分析计算和
本课题来源于实际项目,该项目主要目标是为空间分布式任务的导航与控制系统提供运动学仿真实验台,配合上级计算机系统实现空间分布式系统仿真。本文主要从仿真平台方案设计、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供水系统对于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其中供水管道是整个系统的重要部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管道泄漏事件时而发生,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损伤、疾病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修复方法有自体组织移植术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会导致很多并发症
小电流接地故障在电力系统众多故障类型中属于非常难以解决的困难,在国内外直至今日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有效解决办法。由于故障电流比较小和现代电力电子器件易产生谐波的原因,在进行故障排除的过程中给选线带来困难,在实际的工程中又由于系统和测量误差的存在,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研究该问题时,其故障类型的多变性和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都给科研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现有的各种选线方法的特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各种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使得现代人的身心健康状态备受威胁。由压力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现代人的睡眠状态上,越来越多
最优化是各行各业应用相对广泛的一个常用术语。近年来,对于一些规模大,难度高,非线性及无梯度信息的工程问题,群智能优化方法已经越来越凸显出其相对于传统优化算法的优越性
由于微网系统中的分布式发电和负荷均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多种不确定性,如何优化调度各种分布式发电以保证微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性,成为当前微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含不确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进行准确、可靠的预测,进而构建并求解含上述不确定性的微网经济调度模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鉴于此,针对微网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预测及经济调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电子设备设计、生产日趋频繁与普及,且整个流程常常由产业内多家单位共同进行合作。因此,对规模有限的中小型企业与高校实验室而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