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安全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它把整个世界都卷入世界体系之中,中国也毫不例外。任何想不参与全球化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赶超战略,唯一的选择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的开放。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不是全人类、牧歌式的"携手前进",而是布满荆棘。  要知道,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科技、商品、市场诸方面的优势,即凭借其经济实力,在全球化中居支配地位,它们把根据自己需要制定的规则和条例强加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加强对落后国家的控制和盘剥。况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政治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化趋势加强,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现象明显。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它必然伴随着政治、文化等的交流与融合,也必然会对我国的政治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对政治安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本人认为安全就是主体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其中包括外在威胁的消解,也包括内在无序的消解。国家的政治安全就是国家在世界体系和国际政治领域中如何防止外部的政治干预、政治压力等危险因素,保障国家的主权,在国内如何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具体表现为国家的主权安全、国家的政治制度安全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具有核心性、阶级性、复杂性、动态发展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确保我国的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是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主权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国家主权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国家的本质属性,它包括内部主权和外部主权两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的全球性日益加强,民族性日益减弱,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伴随着国际组织的日益增多与作用的日益增强而进行的,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给国家主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国际组织事先不经过东道国的同意对国家主权进行公然的限制,同时许多国家将部分主权权利持久地转移给国际组织,或甘心让国际组织在该国暂时行使主权权利,发生主权的共享与让渡。第二,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公司推动的结果,跨国公司对国家的经济主权、政治主权和文化主权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与挑战。跨国公司通过控制东道国某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垄断东道国的某些产品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东道国的生产、消费、内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经济政策制定,从而削弱东道国的经济主权。一些跨国公司还常常直接介入东道国的政治事务,干预东道国的内政,甚至采用颠覆、政变、战争等手段直接侵犯东道国的政治和安全独立。跨国公司只遵循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不认同东道国的法律。跨国公司还不顾东道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广告等手段,鼓吹、宣扬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进行文化扩张。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也异常活跃,它们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有些非政府组织出于对抗政府的宗旨,对国家维护主权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还有些非政府组织越过政府直接对国家主权事务进行国际干预。第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一国或几国的能力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合作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国家让渡部分主权接受一些国际机制,侵蚀了国家的主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推行霸权主义,不断宣扬主权弱化一终结论、主权可分-让渡论和新干涉主义等国家主权观,为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制造了舆论上的影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主权的能力,但发达国家从来都不否认自己国家的主权。  因此,对经济全球条件下的国家主权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必须正确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权观的实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为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对国家主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发展中国家极为珍视自己的主权,坚决主张国家主权或内政不容干涉的原则,同时也一贯诚心诚意地尊重别国的主权。而发达国家不断鼓吹"主权过时论"、"主权有限论"、"人权高于主权"等等,不断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分歧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国家利益上的分歧,分歧的来源是来自发达国家极力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实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其次,要正确认识国家主权的新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发生了一些变化,必须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不可超越的前提下,对国家主权观念进行积极的调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国家主权、坚持处理好独立自主和主权让渡的关系、必须把主权侵蚀中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区别开来。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种制度、一系列与这个制度相关的基本价值的法理和逻辑基础,是任何国家体制和制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是政治安全的内部支柱,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统率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行为的一致性。一个国家如果占主流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动摇,那么这个国家政治上肯定是不安全的。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有时并不否认我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但总是对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从而危害我国的政治安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宣扬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企图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宏观调控,削弱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危害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西方一些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构成了冲击,影响了中国政治安全的文化底蕴。消费主义鼓吹物质上的纵欲无度、炫耀式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已获得了主导地位,侵蚀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侵蚀了中国年青人的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劳精神;侵蚀了中国求富求强的能力。这些严重地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我国的政治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认同也产生了影响。由于中国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经济文化落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优势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极力贬低中国文化,削弱了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利益分化和贫富分化产生了离心倾向也削弱了民族凝聚力。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对我国民族凝聚力产生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主体的多元化使民族国家不是单一的主体,忠诚主体的多元化削弱了国家认同,西方国家积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模式,并把它说成是普世主义的,极大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认同。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意识形态战略,分化西化中国,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政治制度安全是中国政治安全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一政治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的一些政治制度和原则如普选制、权力制衡等必然对我国选举制度、监督制度等构成挑战。  在西方实行多党竞选轮流上台执政的国家,某一党下台,由执政党沦为在野党,并不会改变该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主体意识形态。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则截然不同,一旦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即意味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及主体意识形态的彻底改变。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政治安全的首要问题,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最为关注、最用力破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淡化、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削弱、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制度性腐败等社会问题的存在、世界的民主化浪潮等都对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了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使民族自治地区有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严重弱化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侵蚀,从而挑战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此外,经济全球化使得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相对弱化、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复杂化、人们的社会交往不断国际化、利益多元化,这对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民主化浪潮必然使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要求的增加,但我国政治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不高,这就可能带来政治的不稳定,影响我国的政治安全。  经济全球化在当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安全的危险因素变得非常复杂,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确保我国的政治安全。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实力,为政治安全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保证国家社会的稳定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为政治安全增加筹码。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不断进行体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次,政治上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政治安全提供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必须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权威;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再次,在文化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政治安全提供精神支柱。必须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一元化的指导地位;积极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最后,在外交上,运用外交艺术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为我国政治安全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协调大国间关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实行睦邻外交,为我国政治安全创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其他文献
10kV电力配网作为电网体系内的关键构成部分,当中特别关键的程序之一是电力施工,电力配网施工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是不是可以给用户供应安全、平稳的电能.所以,
去年以来,新华社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狠抓精品报道,取得较好成绩,产生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及抗震救灾、灾
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rn经过广东省对口援建市及省内规划设计单位辛勤耕耘,汶川县13个乡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各乡镇城市设计以及灾后重建首期启动
A stiffened cylindrical shell is normally used in refuge chambers of a coal min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a refuge chamb
中点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一直是当前大容量电能变换领域总的研究热点之一,它能有效提高逆变器系统容量和耐压水平,减小输出电压谐波和开关损耗.同时,有源电力滤波器是补偿电力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基本观点,亦即民法的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或基本任务。民法本位在西方国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义务本位,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权利本位
蒋廷黻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最为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开创性的研究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外交史,从民族性、社会心态、乃至社会组织和经济变化这些方面对自鸦片战争以来的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使政府能力与公众需求之间产生巨大差距。世界各国的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陆续开始了治道变革的进程,由此政治学的研究主题也从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将目光从物的使用价值转向了物的交换价值,由此也带来了财产法观念的变化。财产权不再局限于有形有体之物,而是更多地向权利开放。债权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系统领域中,电力电子技术也发展的非常迅速,在具备传统功能的同时,又演变出了很多新的功能,所以,传统独立工作的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日益扩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