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本病验方——痛风方,旨在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等项目,初步评价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今后本病的中医治则治法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服用经验方——痛风方(1剂/日,早晚分服)加秋水仙碱(0.5mg,2次/日),对照组服用秋水仙碱0.5rng,2次/日。两组均以2周为观察周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等项目进行比较,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方案对中医证候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均有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6.40±2.51)显著低于对照组(8.45±1.87),尤其在关节疼痛、身困倦怠、小便短黄方面(P<0.01)和关节肿胀方面(P<0.05)。2.关节疼痛VAS评分:治疗前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实验室指标:(1)治疗前两组BUA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BUA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两组BUA指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BUA(448.55 ±57.1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60.86±62.09μmol/L)。(2)治疗前两组ESR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ESR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两组ESR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CRP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CRP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两组CRP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5例,其中临床痊愈3例(8.57%),显效17例(48.57%),有效13例(37.14%),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35例,其中临床痊愈1例(2.86%),显效15例(42.86%),有效11例(31.43%),无效8例(22.86%),总有效率77.14%。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治疗组不良反应共3例,胃肠道反应2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血常规异常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共12例,胃肠道反应5例,肝肾功能异常4例,血常规异常3例。经检验,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法能显著改善湿热瘀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VAS评分、BUA、ESR、CRP等,对湿热瘀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有良好疗效。其中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身困倦怠、小便短黄)、BUA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在关节疼痛VAS评分、ESR、CRP等方面两组疗效无差异,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安全性高。故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法是治疗湿热瘀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