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干扰共存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未来移动通信数据业务量和智能终端数量的增加,当前有限的频谱资源已经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增加新的频谱资源已经是势在必行。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是采用载波聚合技术将授权频段频谱资源和非授权频段频谱资源聚合起来,用以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快的传输速率。然而,由于非授权频段的公开性,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必须实现和其他无线接入网的共存。因此,研究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的干扰共存技术非常有必要。本课题来源于横向项目《宽带移动通信未来网络架构演进策略研究》。在非授权频段蜂窝网中,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要求,出现了采用不同干扰共存技术的授权频谱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 using LTE, LAA-LTE)系统和非授权频段 LTE(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LTE-U)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的部署。然而,现存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中存在不能有效应对网络负载、对非授权频段其他无线接入网络影响较大等问题。为应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工作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目前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的干扰共存技术,其中包括监听避让(Listen-Before-Talk, LBT)技术、信道选择技术和空白子帧分配技术。接着,针对LAA-LTE系统中现有LBT算法不能有效适应基站业务负载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门限的LBT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LAA-LTE基站业务负载和用户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保证,并且利用基站业务负载量动态调整空闲信道评估门限值,及时改变基站传输策略,提高了 LAA-LTE系统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LAA-LTE系统自适应门限的LBT算法在牺牲可接受Wi-Fi性能的情况下极大地提升了 LAA-LTE的性能表现,尤其是在LAA-LTE基站负载较重的情况下。最后,针对LTE-U系统现有子帧分配算法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子帧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强化学习中的Q学习算法动态调整LTE-U基站的传输功率等级和空白子帧分配,实现LTE-U系统与Wi-Fi公平高效的共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LTE-U系统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子帧分配算法有效提升了 LTE-U和Wi-Fi总吞吐量,有效减小了 LTE-U基站对周围Wi-Fi用户的干扰。
其他文献
目的AS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依据现有研究结果,本病所产生的机制主要是由炎症所引起内皮细胞损伤造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为了贯彻落实增强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战略,提升我国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已然成为国内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国家统筹推行“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加快中西
随着未来光网络在网络灵活性和传输容量两方面的飞速发展,作为信号无误码传输的保障——全光信号性能监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的信号性能参数中,可衡量信号噪声
作为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在生活中逐渐变成不可替代的随身用品。由于手机设备的移动性强、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等优点,使其
研究背景:辐射损伤对人的潜在风险随着核技术与核能的应用与发展相应增加,癌症放射治疗、宇宙空间探索等都会导致一定的辐射损伤。人在短暂时间之内受到高剂量游离辐射所导致
随着移动网络的流量激增,基站的数量迅速增长。由于蜂窝网络中用户的移动性和移动网络服务的特性,网络流量的变化波动十分明显。由于小区部署是为应对峰值流量设计的,在流量
目的:分析共刺激分子CD5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致病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AML的预后分层系统,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方法:本研究
得益于近几十年的技术发展,对各类复杂系统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一个方向是对人类以及其他具有能动性的生物群体在空间运动方面的行为进行研究。在生物群体的的迁徙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DJC)对糖尿病肾病(DKD)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干预作用,以及
物联网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是一个低功耗有损网络(LLN)。低功耗有损网络中的节点在内存、能耗和运行功率等方面受到诸多制约。怎样使得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