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共刺激分子CD5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致病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AML的预后分层系统,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38例患者,并根据CD58表达强度分为两组:CD58+和CD58-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估CD58对预后分层的影响。在机制研究方面,选取CD58高表达的U937和Skno-1细胞系进行CD58单克隆抗体(TS2/9)封闭和CD58基因沉默,通过体外NK细胞杀伤实验观察CD58表达差异引起的N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变化,通过CCK8实验观察CD58表达差异对肿瘤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末次巩固治疗后及复发时的微小残留病,对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扩增速率进行评估,从而揭示CD58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特点方面,CD58+和CD58-患者在初治时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量都没有差异(P>0.05)。然而,CD58-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要高于CD58+患者(49vs42岁,P=0.05),出现高白细胞血症的概率也高于后者(22.2%vs5.9%, P=0.01)。其次,CD58-和CD58+患者的良好(5.7%vs29.6%)、中等(80%vs58.8%)和不良核型(14.3%vs11.6%)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反应以及预后转归方面,两组的诱导缓解率以及诱导缓解所需时间均没有差异(P>0.05),但是CD58-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5年总生存率均差于CD58+患者(42.9%vs53.1%,P=0.04; 33.5%vs44.6%,P=0.003);在复发患者中,前者的复发时间中位数也要早于后者(10vs 12.5 months,P=0.03);死亡风险多因素分析也证明CD58-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HR=1.9,P=0.02)。在两组患者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生存时间均远远高于未移植的患者(57% vs 14.2%,P=0.01; 54.2% vs 31.7%, P=0.01)。在机制研究方面,NK细胞对单克隆抗体封闭CD58后的白血病细胞系杀伤效果弱于未封闭的细胞系,在效靶比为1:1,2:1和5:1时,杀伤效率分别降低了 4.6%、7.3%和8.3% (P<0.05)。CD58基因沉默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速率与正常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复发患者中,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58-和CD58+两组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平均扩增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14.7% vs 6.6%/month,P=0.01)。结论:与CD58+患者相比较,CD58-患者发病年龄偏高,较易出现高白细胞血症,较少分布于细胞遗传学良好的核型组,更易于早期复发和死亡:多因素分析证实CD58-免疫表型属于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并且这种高危特点可以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逆转。在体外实验中,NK细胞对CD58-的白血病细胞系的杀伤效果弱于CD58+的细胞系,通过基因沉默降低CD58表达后并未能够改变细胞系的增殖速度;在体内MRD检测中,CD58-患者复发时的肿瘤细胞扩增速率高于CD58+患者。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CD58-的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白血病细胞通过降低CD58表达而发生免疫逃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