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刺激分子CD5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71942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共刺激分子CD5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致病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AML的预后分层系统,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38例患者,并根据CD58表达强度分为两组:CD58+和CD58-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估CD58对预后分层的影响。在机制研究方面,选取CD58高表达的U937和Skno-1细胞系进行CD58单克隆抗体(TS2/9)封闭和CD58基因沉默,通过体外NK细胞杀伤实验观察CD58表达差异引起的N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变化,通过CCK8实验观察CD58表达差异对肿瘤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末次巩固治疗后及复发时的微小残留病,对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扩增速率进行评估,从而揭示CD58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特点方面,CD58+和CD58-患者在初治时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量都没有差异(P>0.05)。然而,CD58-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要高于CD58+患者(49vs42岁,P=0.05),出现高白细胞血症的概率也高于后者(22.2%vs5.9%, P=0.01)。其次,CD58-和CD58+患者的良好(5.7%vs29.6%)、中等(80%vs58.8%)和不良核型(14.3%vs11.6%)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反应以及预后转归方面,两组的诱导缓解率以及诱导缓解所需时间均没有差异(P>0.05),但是CD58-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5年总生存率均差于CD58+患者(42.9%vs53.1%,P=0.04; 33.5%vs44.6%,P=0.003);在复发患者中,前者的复发时间中位数也要早于后者(10vs 12.5 months,P=0.03);死亡风险多因素分析也证明CD58-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HR=1.9,P=0.02)。在两组患者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生存时间均远远高于未移植的患者(57% vs 14.2%,P=0.01; 54.2% vs 31.7%, P=0.01)。在机制研究方面,NK细胞对单克隆抗体封闭CD58后的白血病细胞系杀伤效果弱于未封闭的细胞系,在效靶比为1:1,2:1和5:1时,杀伤效率分别降低了 4.6%、7.3%和8.3% (P<0.05)。CD58基因沉默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速率与正常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复发患者中,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58-和CD58+两组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平均扩增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14.7% vs 6.6%/month,P=0.01)。结论:与CD58+患者相比较,CD58-患者发病年龄偏高,较易出现高白细胞血症,较少分布于细胞遗传学良好的核型组,更易于早期复发和死亡:多因素分析证实CD58-免疫表型属于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并且这种高危特点可以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逆转。在体外实验中,NK细胞对CD58-的白血病细胞系的杀伤效果弱于CD58+的细胞系,通过基因沉默降低CD58表达后并未能够改变细胞系的增殖速度;在体内MRD检测中,CD58-患者复发时的肿瘤细胞扩增速率高于CD58+患者。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CD58-的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白血病细胞通过降低CD58表达而发生免疫逃逸所致。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线教育领域。对于在线教育而言,题目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对题目信息进行检索是一个强烈的需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极大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遇到了诸多发展瓶颈。能量约束、数据冗余以及网络结构僵化是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三大难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系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井喷式发展,伪基站利用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网络单向鉴权的协议漏洞劫持手机,向终端用户发送垃圾短信,给
单分子或单原子的自发辐射的研究对量子光学和生物动力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原子或分子自发辐射的调控的核心思想是控制辐射体所在位置的局部光子态密度。利
目的AS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依据现有研究结果,本病所产生的机制主要是由炎症所引起内皮细胞损伤造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为了贯彻落实增强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战略,提升我国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已然成为国内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国家统筹推行“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加快中西
随着未来光网络在网络灵活性和传输容量两方面的飞速发展,作为信号无误码传输的保障——全光信号性能监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的信号性能参数中,可衡量信号噪声
作为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在生活中逐渐变成不可替代的随身用品。由于手机设备的移动性强、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等优点,使其
研究背景:辐射损伤对人的潜在风险随着核技术与核能的应用与发展相应增加,癌症放射治疗、宇宙空间探索等都会导致一定的辐射损伤。人在短暂时间之内受到高剂量游离辐射所导致
随着移动网络的流量激增,基站的数量迅速增长。由于蜂窝网络中用户的移动性和移动网络服务的特性,网络流量的变化波动十分明显。由于小区部署是为应对峰值流量设计的,在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