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高,疾病的社会负担重,伴有睡眠低氧者比无睡眠低氧者预后差,了解COPD睡眠低氧的相关因素,施以相应处理,很可能对呼吸衰竭的预测、治疗和控制提供帮助,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推迟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我们的研究力求找到和睡眠低氧相关的日间的简便易得的观测指标,从而筛选出夜间低氧的高危人群,进行PSG监测,这样可以提高诊断的效率,节省相应的卫生资源。 从2003年天津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调查资料中随机选取40名稳定期COPD患者,Ⅰ级、ⅡA级、ⅡB、Ⅲ级各10名,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日间清醒状态下的肺功能(包括支气管扩张试验)、呼吸驱动、血气分析、6分钟走步试验、运动前后呼吸困难等级评定(Borg分级)及整夜PSG监测。根据夜间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全部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是否大于5,分为睡眠低氧组(NOD)和非睡眠低氧组(non-NOD)。 结果:16名患者出现了睡眠低氧,占全部试验对象的40%。经趋势x2检验,证明随着COPD临床严重度分级的升高,睡眠低氧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NOD组日间肺功能指标(如FEV1、FEV1%、FEV1/FVC、PEF等)均低于non-NOD组;呼吸驱动P0.1高于non-NOD组;日间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non-NOD组,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差均高于non-NOD组。NOD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低于non-NOD组,运动前后的呼吸困难情况重于non-NOD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non-NOD组,而夜间的氧减饱和度次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次数、氧减指数、T90均高于non-NOD组。睡眠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饱和度次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次数、氧减指数、T90、T85和日间FEV1、FEV1%、FEV1/FVC、PEF、R8Hz、P0.1、PH、PaO2、PaCO2、SaO2、体重、颈围、腰围等数据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经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法)后,建立了T90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的预测公式,T90(%)=2.787*PaCO2-7.083*SaO2+554.5;MSaO2(%)=-0.404*PaCO2-0.182*A-aDO2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0.402*R(SHz)+1 17.53。应用Logistie回归,发现日间paCOZ、RSHz,A一aDOZ均是睡眠低氧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概率预测方程尸=1/[1+e一(0 884‘R(8卜。.319·P·eoZ一“·262·S·02+0·,8,’A一D02)]。以0.5为判别界限,若p>0·5,则预测该患者会发生睡眠低氧,反之则预测不发生睡眠低氧。 结论:COPD患者中约有40%存在睡眠低氧,随着COPD临床严重度分级的加重,睡眠低氧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睡眠低氧组的肺功能、呼吸驱动、血气指标、运动能力均较非睡眠低氧组差,呼吸困难程度、睡眠呼吸紊乱程度重于非睡眠低氧组。睡眠低氧和日间肺功能、血气、个体参数等多项指标相关。利用PaCOZ、SaOZ、RSHz,A一aDO:可以预测T90和MSaOZ。PaCOZ、RSHz,A一aDOZ是睡眠低氧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