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xinol脲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有药物存在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缺点,研究与开发新的、高活性、低毒性的抗肿瘤药物十分必要。天然产物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在药物治疗中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具有结构新颖、药理活性独特、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多靶点作用等特点,也成为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宝库。奥克梯隆型化合物Pyxinol及其差向异构体(24S)-Pyxinol,不仅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也是人参皂苷类成分在机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以及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以其为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也证明了C3-OH是最适合进行结构修饰的位点。脲结构片段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一些上市药物的关键结构,也是一些候选药物中的药效基团,在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先导化合物的抗癌、抗菌、抗惊厥、抗HIV、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提高Pyxinol和(24S)-Pyxinol的抗肿瘤活性,根据“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策略,本论文采用脲基基团取代碳3位的羟基基团,首次合成了Pyxinol和(24S)-Pyxinol的脲基衍生物;评价了各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出了活性最佳的衍生物;开展了活性衍生物干预肝癌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Pyxinol和其差向异构体(24S)-Pyxinol脲基衍生物的化学合成以Pyxinol和(24S)-Pyxinol为先导化合物,以碳3位所连接的羟基作为反应位点,选取异氰酸烷基酯、异氰酸卤素芳基酯及异氰酸芳基酯引入脲基片段,合成了系列脲基衍生物。1.中间体的合成和结构鉴定根据文献报道,结合预实验,设计了合成目标产物脲类衍生物的步骤,包括氧化、肟化、胺化以及脲基化等反应历程,涉及3种中间体:(1)在氯铬酸吡啶(PCC)的作用下,将Pyxinol和(24S)-Pyxinol的C3-OH氧化成酮羰基,得氧化中间体。(2)氧化中间体与盐酸羟胺进行肟化反应,得肟化中间体。(3)利用还原反应,将肟基还原为氨基,得胺化中间体。利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高分辨率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以及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解析了所合成的6个中间体,分别为:3-酮基-Pyxinol、(24S)-3-酮基-Pyxinol、3-肟基-Pyxinol、(24S)-3-肟基-Pyxinol、3β-氨基-Pyxinol、(24S)-3β-氨基-Pyxinol。2.脲基衍生物的合成和结构鉴定以胺化中间体为起始原料,加入各异氰酸酯,分别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利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MS以及NMR解析了所合成的36个衍生物(烷基脲类18个、含卤素芳基脲类8个、其他芳基脲类10个)结构,分别为:3β-乙基脲基-Pyxinol(1)、3β-丙基脲基-Pyxinol(2)、3β-丙烯基脲基-Pyxinol(3)、3β-丁基脲基-Pyxinol(4)、3β-戊基脲基-Pyxinol(5)、3β-己基脲基-Pyxinol(6)、3β-异丙基脲基-Pyxinol(7)、3β-环戊基脲基-Pyxinol(8)、3β-环己基脲基-Pyxinol(9)、(24S)-3β-乙基脲基-Pyxinol(10)、(24S)-3β-丙基脲基-Pyxinol(11)、(24S)-3β-丙烯基脲基-Pyxinol(12)、(24S)-3β-丁基脲基-Pyxinol(13)、(24S)-3β-戊基脲基-Pyxinol(14)、(24S)-3β-己基脲基-Pyxinol(15)、(24S)-3β-异丙基脲基-Pyxinol(16)、(24S)-3β-环戊基脲基-Pyxinol(17)、(24S)-3β-环己基脲基-Pyxinol(18)、3β-(2-溴苯基脲基)-Pyxinol(19)、3β-(4-溴苯基脲基)-Pyxinol(20)、3β-间氯苯基脲基-Pyxinol(21)、3β-[3,5-双(三氟甲基)苯基脲基]-Pyxinol(22)、(24S)-3β-(2-溴苯基脲基)-Pyxinol(23)、(24S)-3β-(4-溴苯基脲基)-Pyxinol(24)、(24S)-3β-间氯苯基脲基-Pyxinol(25)、(24S)-3β-[3,5-双(三氟甲基)苯基脲基]-Pyxinol(26)、3β-苄基脲基-Pyxinol(27)、3β-苯乙基脲基-Pyxinol(28)、3β-(1-萘基脲基)-Pyxinol(29)、3β-(4-苯甲酸甲酯基脲基)-Pyxinol(30)、3β-苯磺酰基脲基-Pyxinol(31)、(24S)-3β-苄基脲基-Pyxinol(32)、(24S)-3β-苯乙基脲基-Pyxinol(33)、(24S)-3β-(1-萘基脲基)-Pyxinol(34)、(24S)-3β-(4-苯甲酸甲酯基脲基)-Pyxinol(35)、(24S)-3β-苯磺酰基脲基-Pyxinol(36)。以上36个脲基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二、各脲基衍生物对A549、HepG2、Hela细胞的影响选用A549细胞、HepG2细胞和Hela细胞,采用CCK-8法,评价了2个先导化合物(Pyxinol和其差向异构体(24S)-Pyxinol)、6个中间体(中间体1~中间体6)以及36个脲基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36)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HepG2细胞中,化合物1、20、22、26、36的IC50值小于10μM。尤其是化合物1(5.47±0.85μM)和化合物20(5.41±0.98μM)的IC50值最小。此外,中间体3、化合物21、23、24、29、33、35的IC50值小于20μM。在A549细胞中,化合物3、7、20、26、28的IC50值小于30μM。在Hela细胞中,化合物20(5.79±0.67μM)的IC50值小于10μM。此外,化合物14、18、20、24、25、26的IC50值小于20μM。在所有合成的脲基衍生物中,化合物20对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均小于10μM,对A549细胞的IC50为20.45±3.63μM,显示出广泛且最强的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为抗癌活性最强的衍生物。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大部分的脲基衍生物显示出优于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说明,在Pyxinol和(24S)-Pyxinol结构中引入脲基基团有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且芳香脲类衍生物的活性优于烷基脲类衍生物;当芳香脲类衍生物中引入卤素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更强。三、化合物20干预肝癌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UPLC-Q/TOF-MS细胞代谢组学的策略,对化合物20干预后的细胞样本进行分析,鉴定与抗癌活性密切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其所参与的代谢途径,从代谢物水平探讨活性衍生物抗癌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空白组和化合物20给药组之间的代谢谱差异,从细胞中鉴定出牛磺酸、L-谷氨酸、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萄糖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柠檬酸、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甘氨酸、乙酰乙酸、PE(20:0/15:0)、PC(14:1(9Z)/16:0)、PC(P-16:0/16:0)、PC(16:1(9Z)/16:1(9Z))、PC(18:1(9Z)/14:0)共13个差异性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谷胱甘肽、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D-谷氨酰胺等氨基酸代谢途径;丁酸、柠檬酸、牛磺酸、次牛磺酸等有机酸代谢途径;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等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以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途径均发生了明显扰动。综上所述,本论文首次合成了36个新的Pyxinol和(24S)-Pyxinol脲基衍生物,并评价了各衍生物对HepG2、A549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化合物20活性衍生物,在HepG2中抗肿瘤活性最强。其潜在机制为对谷氨酸等代谢物及氨基酸等代谢途径的干预作用。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不但可以丰富Pyxinol和其差向异构体的结构修饰,也筛选出一个具有潜在抗肝癌活性的候选药物。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众多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过程复杂,与多种细胞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是治疗AS的常用药物,但因其普遍具有毒副作用且价格高昂,因此亟待寻找一种更加安全的治疗药物。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的一种。miRNAs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
学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抑郁症(Depressive illness,DI)的共同发病十分常见,并且这种共病是双向的。CVD患者比健康人群更易患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患上CVD,预后也更不理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缺血后恢复血供是治疗心肌梗死最理
学位
长期护理保险是针对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照料的被保险人,为其提供护理保障的一种保险形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可以有效的帮助国家应对老龄化。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2016年开始试行,2020年出台《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推进独立运行、满足保障护理、完善资金管理、加强管理责任、探索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指示,为新增的试点城市明确了实施方向,提供了实施方法。同时,各地结合自身
会议
目前,我国癫痫患病人数高达9000万以上,并且以每年6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及健康。由于癫痫发作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现有的抗癫痫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因此探索癫痫的发病机制,开发和生产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主要通过代谢成活性代谢产物S-利卡西平来发挥抗癫痫作用,但由于S-利卡西平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因此具有较低的生物利
学位
<正>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适应新体制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作为统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魂"和"纲",始终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队伍建设首位。消防救援局党委认真践行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在重大任务中将政治工作与救援工作同部署、同推进。3年来,历经一次次血与火的战斗考验,消防救援队伍始终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在各类重大
期刊
黑参是以人参为起始原料,经反复蒸制、烘干而成的炮制品。具有肝肾保护、神经保护、抗癌、抗衰老等药理活性。人参皂苷类成分是其主要活性物质。与白参、红参不同,黑参中人参皂苷Rg3、(20R)-Rg3、Rs3、(20R)-Rs3、Rk1、Rg5、Rh2、(20R)-Rh2、CK等稀有皂苷的含量大大提高。国内外对黑参的化学成分研究集中在单体皂苷鉴定和含量测定两个方面,生物活性研究集中在水/醇提取物以及单体人
学位
目的:索拉非尼是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大部分患者在应用索拉非尼治疗6个月后频发耐药,使其临床预后不佳。最新研究证实,肿瘤细胞耐药涉及到表观遗传的改变。多个表观遗传调控分子(METTL3、METTL14、FTO)可诱导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耐药。但是,现有实验结果基本建立在肿瘤细胞经索拉非尼长期诱导(2-3个月)的基础上,对于索拉非尼短期处理是否产生表观遗
学位
目前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死亡率占全世界的首位,焦虑症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焦虑症与心肌梗死互为因果且相互影响。近些年,焦虑症与心肌梗死共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已经承认焦虑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临床上二者共病的治愈率较低且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因此,焦虑症下心肌梗死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振源胶
学位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大量生成活性氧(ROSs)进而造成细胞损伤过程。ROSs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以及一氧化氮(NO)等,过量ROSs会破坏核酸、蛋白质等重要大分子,造成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并引发和发展致癌过程。铅污染是现代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铅中毒会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严重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损伤。对
学位
1,2,4,5-苯四胺四盐酸盐(C6H14Cl4N4)被称为Y15,是FAK黏着斑激酶抑制剂。FAK是一个分子量为125k Da的蛋白,定位于细胞粘着斑处,被整合素簇激活和酪氨酸磷酸化。酪氨酸397是FAK的一个自动磷酸化位点,是下游信号转导的关键成分,为Src家族激酶的SH2结构域提供了一个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Y15是一种特异性阻断Y397-FAK的磷酸化和FAK的总磷酸化的抑制剂。Pleio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