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u,Zn-SOD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对铅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0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大量生成活性氧(ROSs)进而造成细胞损伤过程。ROSs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以及一氧化氮(NO)等,过量ROSs会破坏核酸、蛋白质等重要大分子,造成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并引发和发展致癌过程。铅污染是现代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铅中毒会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严重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损伤。对于轻微铅中毒的治疗和预防,利用抗氧化物质参与机体氧化还原反应,消除机体过量产生的自由基等活性代谢产物并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避免金属离子螯合药物排铅同时排除人体有益金属元素造成的危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内源性抗氧化酶,是细胞中最强大的抗氧化剂。SOD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到微生物中,从动物血液中提取SOD存在致病菌传染风险,从植物、微生物中提取SOD的工艺较为复杂,得率极低且浪费人力财力资源。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作为一种快速经济、高效安全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重组SOD现已被广泛研究应用,并取得了满意成果。本研究自构建了pGAPZαMUT-Cu,Zn-SOD和pPICZα-Cu,Zn-SOD两种毕赤酵母表达体系,表达rb Cu,Zn-SOD。筛选出p PIC-SOD作为工程菌种进行表达条件优化、中试发酵培养和目的蛋白纯化,对得到的目的蛋白进行了相关酶学性质研究,还探究了重组SOD对铅中毒小鼠脏器系数、血液和组织铅浓度、机体氧化损伤及肝肾组织病理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研究对表达载体进行适当改造并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对牛源Cu,Zn-SOD全基因序列优化,构建重组质粒p GAPZαMUT-Cu,Zn-SOD和p PICZα-Cu,Zn-SOD,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电泳结果显示在487bp存在特征条带与预期相符。线性化质粒分别电转化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利用Zeocin抗性筛选p GAP-SOD和p PIC-SOD转化子摇瓶培养,得到蛋白产物SDS-PAGE结果显示在17k Da处存在特征条带与预期相符。利用金属亲和层析对p GAP-SOD和p PIC-SOD纯化,Marklund法测定酶活性和BCA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显示,p PIC-SOD酶活为423.8U/m L,蛋白含量为96.3mg/L。p GAP-SOD酶活为295.2U/m L,蛋白含量为70.2mg/L。综合选择p PIC-SOD菌株作为后续实验工程菌。纯化蛋白进行变性SDS-PAGE,重组SOD二聚体全部还原为单体,说明已成功构建表达rb Cu,Zn-SOD工程菌。(2)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以工程菌培养碳源浓度、诱导剂浓度、p H和温度作为考察因素,SOD活性作为响应值,对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考察因素对响应值的评分顺序是碳源浓度>诱导剂浓度>pH>温度。根据实际操作确定培养条件为:碳源(葡萄糖)浓度为2.6%,诱导剂(甲醇)浓度为1.3%,p H为6.2,温度为28℃时,获得重组SOD最大酶活为638.7U/m L,是未优化前的1.5倍。(3)工程菌在50L发酵罐进行中试发酵,基于表达条件优化结果采取两段式发酵法。在菌体起始生长阶段,流加葡萄糖溶液补料6h使菌体大量生长。蛋白诱导表达阶段,流加甲醇溶液诱导表达72h结束发酵。离心收集表达上清进行超滤浓缩、亲和层析纯化、透析除盐浓缩等操作对重组SOD纯化。结果显示,发酵上清酶活为2427.1U/m L,蛋白含量为473.6mg/L。纯化蛋白SDS-PAGE显示在34k Da和17k Da处有条带与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样品达到电泳纯。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重组SOD在40~60℃酶活力变化稳定,温度高于70℃酶活力显著下降。重组SOD在p H 4.0~10.0酶活力变化稳定,具有较好酸碱耐受性。重组SOD对低浓度H2O2十分敏感,对低浓度SDS耐受性良好且对氯仿-乙醇具有特殊性质。(4)动物实验研究重组SOD对铅中毒小鼠的影响。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对小鼠进行铅中毒建模,连续4周给药不同剂量重组SOD,以杨梅素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小鼠体重和脏器系数、血液和肝肾组织铅含量、血浆和肝肾组织匀浆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SOD和GSH-Px。中、低剂量组对铅中毒小鼠氧化损伤也具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可以显著改善小鼠铅中毒造成的肝组织细胞坏死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和中央静脉充血等病理现象和肾小球萎缩及肾组织结构模糊等损伤。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rbCu,Zn-SOD毕赤酵母表达工程菌。通过对工程菌表达条件优化、目的蛋白纯化检测、中试发酵培养提高了目的蛋白产量。还探究了重组SOD相关酶学性质和对铅中毒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重组SOD后续外源表达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心肌缺血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是引发患者死亡的高风险因素。临床上常采用再灌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组织经历了缺氧/复氧、PH值改变等刺激,反而导致心肌组织进一步受损,使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心肌顿挫、心律失常。临床上将这种病理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目前尚
学位
与化放疗相比,肿瘤的免疫治疗毒副作用小,仅需调动自身免疫系统,实现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即可获得相对高效的治疗效果,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虽然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预防性肿瘤疫苗研发均已经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抗肿瘤效果,但目前肿瘤疫苗的治疗效果仍不足以消灭肿瘤,仍需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加强肿瘤疫苗的治疗效果,因此用以提高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能力的增效肿瘤疫苗也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众多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过程复杂,与多种细胞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是治疗AS的常用药物,但因其普遍具有毒副作用且价格高昂,因此亟待寻找一种更加安全的治疗药物。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的一种。miRNAs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
学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抑郁症(Depressive illness,DI)的共同发病十分常见,并且这种共病是双向的。CVD患者比健康人群更易患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患上CVD,预后也更不理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缺血后恢复血供是治疗心肌梗死最理
学位
长期护理保险是针对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照料的被保险人,为其提供护理保障的一种保险形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可以有效的帮助国家应对老龄化。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2016年开始试行,2020年出台《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推进独立运行、满足保障护理、完善资金管理、加强管理责任、探索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指示,为新增的试点城市明确了实施方向,提供了实施方法。同时,各地结合自身
会议
目前,我国癫痫患病人数高达9000万以上,并且以每年6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及健康。由于癫痫发作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现有的抗癫痫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因此探索癫痫的发病机制,开发和生产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主要通过代谢成活性代谢产物S-利卡西平来发挥抗癫痫作用,但由于S-利卡西平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因此具有较低的生物利
学位
<正>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适应新体制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作为统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魂"和"纲",始终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队伍建设首位。消防救援局党委认真践行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在重大任务中将政治工作与救援工作同部署、同推进。3年来,历经一次次血与火的战斗考验,消防救援队伍始终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在各类重大
期刊
黑参是以人参为起始原料,经反复蒸制、烘干而成的炮制品。具有肝肾保护、神经保护、抗癌、抗衰老等药理活性。人参皂苷类成分是其主要活性物质。与白参、红参不同,黑参中人参皂苷Rg3、(20R)-Rg3、Rs3、(20R)-Rs3、Rk1、Rg5、Rh2、(20R)-Rh2、CK等稀有皂苷的含量大大提高。国内外对黑参的化学成分研究集中在单体皂苷鉴定和含量测定两个方面,生物活性研究集中在水/醇提取物以及单体人
学位
目的:索拉非尼是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大部分患者在应用索拉非尼治疗6个月后频发耐药,使其临床预后不佳。最新研究证实,肿瘤细胞耐药涉及到表观遗传的改变。多个表观遗传调控分子(METTL3、METTL14、FTO)可诱导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耐药。但是,现有实验结果基本建立在肿瘤细胞经索拉非尼长期诱导(2-3个月)的基础上,对于索拉非尼短期处理是否产生表观遗
学位
目前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死亡率占全世界的首位,焦虑症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焦虑症与心肌梗死互为因果且相互影响。近些年,焦虑症与心肌梗死共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已经承认焦虑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临床上二者共病的治愈率较低且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因此,焦虑症下心肌梗死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振源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