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空位对含钼氧化物和钌酸盐的热膨胀性能影响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热膨胀是自然界中一种比较罕见的反常物理现象,相对于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它的出现超出了传统晶格动力学的预期,成为传统晶格动力学概念的挑战。人们希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材料与器件有着稳定的热膨胀性能,即具有较高的抗热震性能,以防止材料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与其热膨胀系数成反比,因此,可用来抵消材料热胀冷缩的负热膨胀材料或者近零膨胀材料十分重要。然而,能够满足需求并直接被应用的负热膨胀材料种类十分有限,在文献中已经被报道的一部分材料虽然具有出色的负热膨胀性质,但是由于存在不适宜的相变温度或者吸水性,严重阻碍了它们在器件中的应用。新材料的研发往往需要发现新的机制,目前人们对负热膨胀这一反常物理现象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尤其是最近在一些新型三元氧化物中发现的新的热缩现象以及相变温度的改变,更是无法用现有的热缩机制来进行解释。因此,新热缩物理机制的发现与研究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篇论文以氧空位对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为主要线索,分别选取了正热膨胀材料三氧化钼、新型巨负膨胀材料钌酸钙体系、典型负热膨胀材料钼酸钪、以及具有高于室温相变的新材料ZrMnMo3O12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在样品中产生氧原子缺陷或改变样品平均有效电负性,探讨它们对材料热膨胀性质以及相变温度的影响,这些研究将拓展人们对负热膨胀机制的认识。具体内容如下:1.氧空位对三氧化钼的热膨胀和电容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将三氧化钼粉末在氢气/氩气的混合氛围中退火制备出不同氧含量样品。结果表明,三氧化钼在加热时具有正热膨胀性质,其中a轴和b轴都表现出正常的热膨胀,但c轴表现出反常热收缩现象。通过引入氧空位使a轴、b轴和c轴的膨胀系数分别降低为原来的33.60%、27.83%和4.84%,整体线膨胀系数降低为没有氧空位样品的30.0%。热膨胀系数的降低是由于氢热处理在MoO6八面体中的Oa和Ot位点引入氧空位导致Mo-O键减弱和MoO6八面体变形,从而使三氧化钼的稳定性增强引起的。同时随着氧空位含量的增加,样品在可见光至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度明显增加,光学带隙从2.93 eV减小到2.73 eV。在赝电容储能性质中,含有氧空位样品的比电容增加了约323%。总之,氧空位的引入提供了一种在不降低材料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其热膨胀系数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它们在应用中具有更高的抗热震性能和安全性。2.氧空位对Ca2Ru0.9Ti0.1O4的热膨胀性能影响通过对含有氧空位的原始烧结样品Ca2Ru0.9Ti0.1O3.67在纯氧气氛下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退火,得到具有不同氧空位浓度的样品。结果表明含有氧空位的样品是短c轴(S-CRO)结构,而含有过量氧的样品是长c轴(L-CRO)结构。含有氧空位的样品在100到673 K表现出热收缩性质,而含有过量氧的样品显示出正热膨胀特性。同时Ca2Ru0.9Ti0.1O3.67的负热膨胀性质在973 K下保持稳定,而含有氧空位的钌酸钙(CRO)样品在空气中773 K退火50小时即可使负热膨胀消失,与之相比Ca2Ru0.9Ti0.1O3.67中氧空位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通过掺杂使Ca2Ru0.9Ti0.1O3.67的正交应变相比CRO降低一个数量级,实现本征近零膨胀,在260 K前后本征线膨胀系数分别为0.53 × 10-6和3.44 × 10-6 K-1。变温电阻率测试表明Ca2Ru0.9Ti0.1 O3.67在200到400 K温度范围内的没有金属-绝缘体相变。这项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对氧空位与负热膨胀关系的理解,并且展示了钌酸钙系列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3.通过引入氧空位降低Sc2Mo3012的相变温度与热膨胀系数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出不含氧空位的Sc2Mo3012样品,并通过对其在氢气氛围下热处理产生含有氧空位的样品。通过变温拉曼测试可知,氧空位的引入能有效将Sc2Mo3O12单斜正交结构相变温度从180降到93 K以下。氧空位通过降低材料的正交应变随温度的变化量和减弱MoO4四面体的对称弯曲振动,降低Sc2Mo3O12热膨胀的各向异性和轴向热膨胀系数,其体膨胀系数从-4.28 × 10-6变至0.13 × 实现了相变温度后的近零膨胀。并通过空穴掺杂实验进一步证实,氧空位对样品的相变温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引入氧空位可以有效的降低Sc2Mo3O12的相变温度,并进一步增加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这项研究为降低负热膨胀材料的单斜正交相变温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4.平均有效电负性的改变对Zr1+xMn 1-xMo3-2xV2xO12的热膨胀性能及相变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样品平均有效电负性的改变对相变温度的影响,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Zr1+xMn1-xMo3-2xV2xO12(0≤x≤0.5)固溶体。通过引入V5+以及控制其它元素比例的变化,有效地将ZrMnMo3O12的相变温度从362 K降低到160 K。当x=0和0.1时,材料在常温下具有单斜相(P21/a空间群)结构,当x≥0.2时,则是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正交相(Pbcn空间群)结构。相变温度显著降低应归因于材料平均有效电负性的降低,这使得在氧原子上聚集更多的有效电荷来增加氧原子之间的排斥力,从而使材料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完成单斜正交结构相变。该材料的负热膨胀机制是由低频声子引起的,并且通过材料平均有效电负性的改变实现了Zr1.5Mn0.5Mo2VO12具有覆盖室温的大温区(从160到673 K)负热膨胀性能。这项研究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通过掺杂或产生氧空位引起的氧原子之间斥力改变是对该类材料相变温度调控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Li-O2电池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的能量转换和存储装置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和潜力的策略。然而,放电产物Li2O2难以分解导致的析氧反应(OER)过电位较大,严重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Li-CO2电池是一种利用温室气体CO2实现能量转化的新型储能设备,类似Li-O2电池,其放电产物Li2CO3和C难以被电化学分解导致较差的可逆性严重影响了Li-CO2电池的发展。两种电池反应产物的生成和分解都是复杂的多相反应
学位
研究背景肺癌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低剂量螺旋CT广泛应用,肺癌的死亡率虽然有所降低,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患者被发现,肺部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肺癌的主要类型,占80%。因此,对NSCLC与良性肺部结节(benign pulmonary nodules,BPNs)的准确鉴别,可指导临
学位
研究背景心肌肥厚有两种类型:生理性肥厚和病理性肥厚。生理性肥厚常见于运动员和妊娠等,一般不会进展为心力衰竭,但病理性肥厚通常会进展为心力衰竭。目前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以及遗传性心肌病等是引起病理性心肌肥厚的主要原因。病理性心肌肥厚导致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和左西孟旦等)和器械治疗(
学位
背景和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周围神经疾病,17%~42%的眩晕患者最终被诊断为BPPV,是眩晕症最主要的病因。其临床症状以患者头部位置相对于重力突然改变时诱发的短暂眩晕和特异性的眼球震颤为主要特征。病程自限性,但有报道1年内复发率为13.7%~48%,2年以上复发率达13.3%~65%。无论治疗
学位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10月31日150例多发重症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分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风险分级情况、压力性损伤程度、患肢肿胀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压力性损伤风险Ⅰ期、Ⅱ期、Ⅳ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近几十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虽然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5年总生存率约为95%,但肿瘤可向远处器官和淋巴结转移,导致部分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因此,确定新的治疗策略以减少肺转移的发生率将实现长期缓解甲状腺癌患者,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对改善PTC患者的诊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肾细胞癌(RCC)也称肾癌,是一种起源于肾实质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并且晚期和转移性RCC对放化疗均不敏感,预后不良,免疫治疗或成为治疗转移性肾癌的唯一方法。肾癌的免疫治疗方法分为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肾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重要机制。因此,深入研究肾癌发展进程中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调控机
学位
第一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中miRNA-mRNA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利用GEO公共数据库,选择miRNA表达芯片数据集,采用R语言工具处理数据,筛选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正常人差异miRNA以作后续研究。方法1、下载miRNA表达芯片数据集GSE17681和GSE29250采用R语言工具处理数据,筛选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正常人差异miRNA以作后续研究,通过Targetscan、starBase
学位
热休克同源蛋白70羧基端相互作用蛋白(carboxyl terminus of Hsc70 interacting protein,CHIP)是一种分子量约35kDa的蛋白,在机体内广泛表达,尤其是在骨骼肌、心脏以及脑组织等代谢活跃的组织中表达量更高。CHIP蛋白兼具辅助分子伴侣功能和E3泛素连接酶活性,被认为具有整合、沟通分子伴侣系统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特殊作用,在蛋白质质量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
学位
<正>"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妇幼保健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妇幼保健院功能定位和妇幼健康工作特点,推动医改政策落地见效,构建了"全程、全面、全方位"整合型持续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制度建设、职责分工、工作衔接、服务效果追溯等方面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跨团队协作服务机制,构筑由多专业医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运动管理师组成的MDT团队,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