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咔啉类生物碱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上,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顽症之一,而研发抗肿瘤药物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对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及改造,以发现高效低毒的新药.β-咔啉类生物碱就是这样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并已经有文献报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一系列化合物.该论文首先应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己报道的16个β-咔啉类生物碱进行了CoMFA研究,建立了这类小分子的抗肿瘤活性3D-QSAR模型,并对其可能的活性位点进行了预测;然后用体外抗肿瘤药物快速筛选系统,对经过结构修饰及改造过的一系列β-咔啉类生物碱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检测,发现一些具有良好活性的化合物;之后运用肉瘤S-180和Lewis肺癌的荷瘤小鼠模型对选出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受试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神经毒性则大大降低,其中化合物36不仅急性毒性最低,而且对Lewis肺癌的体内抑瘤率最高,达到了46.9%,化合物11和33对两种肿瘤的体内抑瘤率也都达到40%以上.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选取了一些在活性方面有代表性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机理研究.耐药性实验表明,在与紫杉醇的协同作用下,化合物65对紫杉醇耐药的细胞株的耐药性的逆转指数高达219.512,而对非耐药细胞株的逆转指数只有1.222,表明此化合物不仅对紫杉醇耐药细胞的耐药性有很强的逆转作用,而且对非耐药细胞的毒性比较小;在检测对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实验中,化合物36和48对拓扑异构酶对质粒的超螺旋DNA的解旋作用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且β-咔啉类化合物具有三环的平面结构,所以它们可能是起到了嵌入型拓扑异构酶毒剂的作用,从而表现抗肿瘤活性.该论文为继续进行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包括对它们可能的作用机理的探讨和进一步推向药物的应用研究做了初步工作,可望为开发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14-3-3ε、γ在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我们用pEGFP-14-3-3ε、γ转染PC12细胞,并以pEGFP空载体为对照.结果发现,过表达pEGFP-14-3-3ε、γ的PC12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分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质,其价格也不断攀升。随着生物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物燃料的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全面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这种需求,通信网在不断朝着数字化、综合化和宽带化的方向发
近年来,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其快速发展。并且,将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应用于LTCC领域也是行业的热点。另外,很少有人
随着世界各国海军武备水平的迅速提高,舰用雷达吸波涂层作为船舰隐身重要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舰用雷达吸波涂层的测量一直是材料科学、微波电路、电磁兼容等领域的重要
本文对所监测的富营养化池塘从微囊藻水华爆发至结束时间段内对微囊藻毒素在藻细胞和水体中的变化以及微囊藻水华的生物量、各类环境因子等进行了6个月的调查研究,并从该水体
本文通过对江苏下蜀城市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的次生栎林(Quercus variabilis BI.)与毛竹林(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林冠降雨再分配的观测研究及森林水文研究数据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用单精注射法生产转基因家兔胚胎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精子对外源基因的结合能力,影响精子结合外源DNA的因素以及促进精子结合外源基因的方法。以GFP基因作为转基
MicroRNA-100位于人类11号染色体的24区段,该区段属于基因脆性位点,致其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乳腺癌中microRNA-10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临床治疗用
实现氢的高效、经济、安全储/运是氢能利用的关键环节。化学储氢因其在存储密度、能效及安全性等方面颇具技术优势而备受关注。具有较高重量储氢密度的配位氢化物是当前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