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距估计中的锚定效应——锚定值的呈现形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距估计是人类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认知活动,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人类个体对时距的估计受多种因素的,如时距本身的长短、时距内事件的意义、注意、记忆、情绪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时距估计。有研究表明先前呈现的时间锚定值也对个体的时距估计产生影响,但以前的研究采用的时距估计方法多为等级评定法,并没有讨论锚定值在其它估计方法中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讨论不同形式的锚定值如何影响个体的时距估计。 本文采用二个实验,探讨了不同形式(数值锚定值和物理锚定值)和大小的锚定值(高锚、低锚)对个体的时距产生和口头估计的影响。 实验一采用产生法,探讨了数值形式的锚定值和物理形式的锚定值对时距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锚定值对时距产生有偏差影响,高的物理锚定值条件下个体产生较长的时距,低的物理锚定值条件下个体产生较短的时距;而数值锚定值对时距产生没有显著影响。 实验二采用口头估计法,探讨了数值形式锚定值和物理锚定值对时距口头估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物理锚定值和数值锚定值对口头估计都有显著影响,高的物理锚定值使被试的估计值偏小,低的物理锚定值使估计值偏大;而大的数值锚定值使被试估计值偏大,小的数值锚定值使估计值偏小。 实验二仍然采用口头估计法,探讨同时呈现数值形式和物理形式锚定值如何影响个体的时距估计。与实验二的结果一致,呈现的物理锚影响时距估计,高物理锚使被试估计值偏小,低物理锚使被试估计值偏大;数值锚也影响时距估计,大数值锚使被试估计值偏大,小数值锚使估计值偏小。两种形式的锚结合实际形成了四种类型的锚定值(即低数值锚-低物理锚、低数值锚-高物理锚、高数值锚-低物理锚、高数值锚-高物理锚),对这四种类型锚定值条件下的估计值进行分析表明,低数值锚-高物理锚条件下的时距估计值最小,高数值锚-低物理锚条件下的估计值最大,而低数值锚-低物理锚和高数值锚-高物理锚条件下的估计值处于中间。根据本研究的三个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数值锚定值对口头估计产生偏差影响,高数值锚定值使个体时距估计偏高,低数值锚定值使被试估计值偏低,这种影响发生在时距估计的决策阶段;而数值锚定值对时距产生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产生法中不存在将物理时距刺激转换成数值大小的决策过程,因此数值锚定值对产生法没有影响。 2)物理锚定值对口头估计法和产生法中的时距估计都有显著偏差影响,但影响方向不一致,口头估计法中高物理锚定值使被试的估计值偏小,低物理锚定值使估计值偏大,而产生法中高物理锚定值使个体产生较长的时距,低物理锚定值使个体产生较短的时距。这表明物理锚定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可能是发生在知觉阶段的一种知觉对比,因此导致不同的影响。 3)同时呈现物理锚定值和数值锚定值时,两种锚定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效应会相互叠加。如果两种锚定值都使个体高估时距,则最后的估计值最大;如果两种锚定值均使个体低估时距,则最后的估计值最小;如果两种锚定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方向不一致,则这种影响最后会相互抵消,使个体的估计值处于最大和最小间。
其他文献
罗汉果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罗汉果属(Siraitia)植物,是广西特有的经济植物,广泛用于医药、饮料和调味品中。过去对罗汉果的利用主要是其果实,果农采摘果实后通常将果叶废弃,近年来有人对罗汉果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成分为山萘酚和槲皮素,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罗汉果叶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T,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两个根本转变”的深入、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运动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消费观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及需求都
体育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特别是体育赛事产业在体育产业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强大的辐射效应是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我国的体育赛事产业在上世纪
1997年世界管理大会认为,“学习型组织”将是未来最成功的组织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评估是推动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保障学习型组织创建持续推进、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学习型组
背景:近年来,跖趾关节作为人体下肢的“第四大关节”已倍受研究者的重视,从其生物力学机制的解剖到跖趾关节训练方法的得出再到跖趾关节训练器械的研发,这一步步的研究过程均
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人们对健身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健身企业的出现,健身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另外,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健身企业所带来
本论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价和名牌专业五年评价的实践为案例,对大学学科专业评价进行探讨。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完善学科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