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是蝶形花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蔬菜。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在16世纪末开始引入我国栽培。是深受大众欢迎的蔬菜之一。菜豆适宜在温带和热带高海拔地区种植,是种喜光耐冷异花授粉作物。最适生长的温度是25℃~30℃。菜豆在35℃以上高温环境下,会受到高温伤害,其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探索菜豆高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可为今后菜豆品种选育和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菜豆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品种菜豆幼苗的高温半致死温度,探讨了高温胁迫对抗性不同菜豆品种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半致死温度作为筛选指标鉴定22个菜豆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紫花刀豆’高温半致死温度较低,为热敏感品种,‘丽芸1号’为耐热品种,这与热害指数的结果相一致。2在38℃/26℃(昼/夜)高温胁迫初期,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PS Ⅱ)和叶绿素a(Chla)含量、叶绿素b(Chlb)都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不耐热品种‘紫花刀豆’下降幅度大于‘丽芸1号’。说明高温胁迫后菜豆幼苗叶片色素含量降低,PS Ⅱ活性受到抑制,热敏感品种‘紫花刀豆’受伤害程度大于‘丽芸1号’。3在高温胁迫下,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不断增大,热敏感品种‘紫花刀豆’的升高幅度大于‘丽芸1号’,表明热敏感品种‘紫花刀豆’叶片细胞膜受到的伤害较大。经高温胁迫,两个菜豆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和SOD活性都出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均有所降低(P<0.05)。其中热敏感品种‘紫花刀豆’的APX、POD活性降低幅度大于‘丽芸1号’。解除胁迫之后,耐热品种‘丽芸1号’回升幅度大于‘紫花刀豆’。说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菜豆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不同,耐热品种在处理初期下降幅度较低,恢复速度较快,有利于过剩活性氧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