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DPKD是人类为之付出昂贵代价的一种全身性遗传性疾病,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第四位病因,在临床上以肾脏满布大小不一并不断增大的囊性液泡、最终引起肾功能进行性损害为特征性的改变。目前已经明确有关基因PKD1、PKD2和PKD3的突变是ADPKD致病的根本原因。突变基因产生异常的蛋白产物,引起分化不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微息肉阻塞肾小管腔,使得囊内液体不断积聚,同时引起细胞外基质异常重构而改变了正常肾脏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已经证实单个囊肿来源于单细胞的克隆生长,因此体外培养的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是研究ADPKD发病机制、细胞信号转导和干预措施的理想细胞模型。大量研究表明细胞生长因子在囊肿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有丝分裂原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各类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和迁移、协调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间相互作用而参与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损伤后的修复,从而维持机体自身稳定、保持机体良好的功能状态等生物学功能。但是有关KGF在ADPKD中的作用目前却知之甚少。有鉴于此,本研究在明确KGF及其受体KGFR在ADPKD肾囊肿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和作用方式后,再以LLC-PK1细胞为对照,从形态学、细胞增殖力、合成分泌ECM等多方面观察了外源性KGF对体外培养的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介导其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旨在进一步明确KGF在ADPKD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延缓或阻止ADPKD的进展提供有效干预的新策略。通过研究结果发现:1. 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蛋白水平上首次证实了ADPKD肾囊肿组织主要由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和残存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高度表达KGF蛋白及其受体KGFR蛋白,提示KGF是以自分泌的方式参与了ADPKD的发生和发展。 <WP=5>2. 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的检测以及形态学观察在细胞学水平上证实了KGF在体外明显促进了LLC-PK1细胞和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裂活跃、细胞增殖比率升高;且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力明显强于LLC-PK1细胞,对KGF的反应也更加敏感。3. 借助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KGF作用后ras蛋白的含量以及对制备的细胞爬片进行c-Jun和c-Fos蛋白的细胞免疫化学检查,明确了KGF促增殖作用是通过Ras-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转录水平上介导实现的。4. 利用ELISA方法检测发现KGF不仅促进了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而且使增殖的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具有合成分泌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能力,借此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异常重构,而KGF对LLC-PK1细胞无此效应。5. 流式细胞仪对DNA分析的结果和透射电镜下对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LLC-PK1细胞出现了部分细胞凋亡, 这可能是清除被KGF刺激而过度增生细胞的一种方式。但在本研究范围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却只表现出对KGF的增殖效应。这些结果充分表明了两株细胞存在极大的生物学差异,提示KGF在ADPKD囊肿形成和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