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共同富裕”使命下的重要议题,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资金需求较小且零散,传统金融难以通过设立营业网点的方式来覆盖广大的农村地区,并且农村低收入人群难以跨过金融服务的门槛,因此具有“嫌贫爱富”的特点,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日益成熟,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代替营业网点,跨越空间隔阂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可借用信息数字技术提供小微贷款,为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基于此,本文致力于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分别对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行概念界定;接着在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个人教育决策模型分析中,本文建立城乡两个群体的两期模型,利用图示法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教育水平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在实证分析中,本文进行2011年-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使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子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代理变量,将人均GDP一次项和二次项、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了收敛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的检验。为检验中介效应,本文使用不同学历就业人数占比的加权和,构造了人力资本积累的中介指标,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不同。本文通过实证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全国总体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中仅有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总样本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在西、东部地区分别通过“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以全国整体样本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改善城乡收入差距。以分地区样本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在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覆盖广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却不存在人力资本积累这一作用路径,即无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数字化程度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鉴于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覆盖广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当加大建设西部农村地区的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引导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在西部农村地区供给和宣传数字金融服务;(2)鉴于东部地区主要为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发挥收敛效应,应当通过适当给予政策补贴、引导和提供政府信用背书等方式,让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降低农村居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准入门槛与利率/费率,实现普惠金融的便利化、低成本;(3)鉴于人力资本积累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中重要的中介变量,因此应当打通数字普惠金融与教育提升的通道,在农村地区普及助学贷款,同时干部引导与通识教育结合,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和金融素养;(4)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的同时,必须建立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如建立配套的线上信用档案,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其重点工作内容,关乎企业的竞争力。然而,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给财务管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探析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并对加强财务报表分析的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实际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有效地促进方式,实现财务报表的改进作用,真正体现企业财务报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作用,利用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构建企业的全新发展模式。要开展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体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作用,并且做好核心工作和充足准备,正确面对相关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管理力度,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实现国家经济的
期刊
当今世界发展的进程中,金融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与各国紧密联系,也与行业和个人息息相关。金融化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全球金融机构如基金、券商和银行等的整体规模加速增长。对中国而言,自2001年加入WTO,国内经济发展与全球越来越紧密,国内金融资产规模也在急速扩展,从2001年约160000亿元翻十多倍增长至2016年的1760000亿元。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对非金融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
学位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2015年我国针对当时制造业利润水平低、工艺落后、核心技术受限的现状下推出的伟大行动纲领。在我国人口红利随着劳动力成本日渐增长而逐步式微的大趋势下,工厂的“用工难”、“用工贵”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等符合未来制造业运转方式的新技术成为破局的两把利剑。此时“中国制造2025”战略横空出世,作为我国指导制造业迈向高端化的行动纲领,意在
学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分之一,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及其走向,有利于我们分析经济现象、制定经济计划、实现经济发展。十八大的召开,使马政经在中国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改革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我国国情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理论火花,最终形成了中特政经理论,标志着我国迈入经济发展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科学的
学位
波动率是衡量资产价格不确定性变化的重要指标,根据金融资产构建已实现波动率预测模型一直是学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方向是挖掘波动率特征并对其进行预测。此外,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异质预期表明,市场非理性因素,如投资者情绪对金融市场的波动率有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再次,期权价格蕴含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一种预期,国外学者发现基于期权市场价格计算得出的隐含波动率等相关信息能够对波动率的预测做出
学位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和预测,从而为报表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时提供专业财务信息依据的活动。但是,由于受到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自身客观因素以及报表分析人员专业素养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无法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信息
期刊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必须确保处理好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同时我国目前仍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长压力大,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增长动力转换都会使得金融风险持续增加。我国金融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新型金融风险也凸显出来,给我国维护金融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与此同时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在国内对经济的冲击和病毒防控成本会进一步推高国内金融风险水平,在国际上的冲击造成低利率,低增长,低通
学位
成熟资本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九成,英国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八成,我国投资者结构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个人投资者相较于机构投资者专业水平较低,有羊群效应的特点,一般持股周期较短,喜欢追热点、猜政策、博反弹、追高卖低,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发挥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和有效融资功能,长期机构投资者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一般搜寻信息能力强,证券投资专业化程度高,偏好基本面优秀
学位
进入新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在“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挥出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对劳动过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传统的劳动过程过渡到了劳动过程数字化,衍生出了新型劳资关系。劳动过程数字化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打破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地点限制,对生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了重塑,促使各行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