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银铁路沙害调查和治理措施选择及效果评价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沙害的防治是我国沙漠化防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包兰铁路修建以来,在50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半干旱地区还是在干旱地区都有卓有成效的铁路治沙范例。对于沙漠铁路沿线风沙活动规律、沙害治理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极端干旱地区塔中沙漠公路防沙体系的建立、干旱地区沙坡头“五带一体”防沙体系的建立以及戈壁地区兰新铁路玉门段沙害的防治研究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沙漠科研人员关于沙地整体沙害的治理的宏观研究较多,但涉及沙地铁路沙害的治理则论述较少,沙地一般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地貌、植被及土壤条件不同于沙漠、戈壁区域,铁路穿越沙地时相应的沙害治理措施也不同于沙漠等区域。太中银铁路穿越毛乌素沙地南缘,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地在铁路两侧分布较多,铁路部分区段分布有流动沙丘、沙地,大风时节风沙流活动强烈,对线路造成风蚀沙埋威胁,危害严重。经调查,兰州铁路局管内,定中线有13处需要采取防治措施(一级沙害),定银线有9处需要采取防治措施(一级沙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急需研究防护措施以保证铁路运营安全。本文以穿越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太中银铁路防沙治沙实践为例,调查研究了穿越毛乌素沙地南部的太中银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特征、沙害类型、沙害分布、沙害特点、危害情况及沙害成因;通过对国内现有铁路防沙体系的分析,结合太中银铁路沿线的沙害特点,综合考虑各区段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植被条件、土壤条件等,按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就地取材、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结合对当地风沙流研究结果,建立了单一工程固沙体系、单一植物固沙体系、工程固沙措施与植物固沙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固沙体系,以及远阻近固、固阻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沙体系和经济作物治理铁路沿线农田沙害体系等。根据太中银铁路沿线沙害的特点,确立基本的防治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沙害防治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及野外实地观测,研究了穿越毛乌素沙地南部的太中银铁路典型地段风沙活动特点,分别从措施实施前后,沙层含水率的变化、沙丘移动速度的变化、近地表风速及粗糙度的变化、输沙率的变化以及植被生长情况的变化等,对沙害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评价,可为同类型沙地区域铁路、公路防沙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业务网络化进程已经深入各行各业。随之带来的就是网络监管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监管层面已经由早先的业务内网扩大到了跨地域广域网络层面,而提升复
民国文献不仅全面记载了我国民主共和到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及最终所取得的革命胜利果实,是
近年来,中国铁路历经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的铁路路网进行了新的规划,上马了以“四纵四横”为代表的高铁项目。高速铁路的建设也对高速列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
休闲农业旅游是依靠农村和农业,包含着观光、科普、教育、旅游,涉及了旅游业和传统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扩展,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能够拓展农业和旅游业.农业本属于第一产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化速度也愈演愈烈,大件的工业设备需求也越来越大。大件设备推动了大件运输业的发展,在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下,我们看到运输需求上升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TFT-LCD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画面品质(开口率、串扰等)的提升已经成为TFT-LCD企业的首要问题。而为了在画面品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都不断地在技
软土土性的物理力学指标是处理软土地基强度和变形的基本参数,但受历史成因、赋存环境等众多因数的影响,土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及变异特性,这对地基的处理与设计往往带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研究事实表明纳米材料在保持生物分子活性及促进其活性中心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纳米ZnO在具备这些特性的同时,还具有高
磁场作为物质本身及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理量,也是人类最早认知的物理现象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作为科学研究热门,磁场的测量技术也随着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向着越来越精密的方向发展。其中磁场测量的方法和仪器有很多,最常见的有感应线圈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原子磁力仪。其中由于原子磁力仪的广泛的应用,例如生物磁场领域的脑磁图、心磁图的测量;空间磁场领域的地球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