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与病例随访,评价和对比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扩张型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病房行手术治疗的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97例(107个椎体),随机分为PVP组30例(37个椎体)、PKP组35(38个椎体)和扩张型编织囊袋组32例(32个椎体)。比较三组患者骨水泥的注入量、手术时间和椎体高度恢复的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疼痛和功能活动恢复情况。根据统计数字评价与对比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扩张型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1)PVP组、PKP组和扩张型编织囊袋组的骨水泥注入量平均为4.0±1.2ml、4.2±1.4ml、4.5±0.9ml,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PVP组、PKP组和扩张型编织囊袋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25.3±1.3min、28.9±1.7min、30.2±1.2min,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PVP组、PKP组和扩张型编织囊袋组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分别为6.5±2.7%、9.1±1.6%、11.7±0.9%;(4)PVP组、PKP组和扩张型编织囊袋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应用PVP、PKP、扩张型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时,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方面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扩张型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在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方面优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而明显优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