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的“干预叙述者”与道德教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名利场》从问世起便广受读者喜爱,同时也成为研究者批评的焦点。有关该小说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总是局限在女性形象、萨克雷与同时期作家的相互影响以及小说的翻译等几个方面。作为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该小说的现实批评和道德教诲功能已得到肯定,但对于其道德教诲的方法却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拟将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与叙事学理论相结合,揭示该小说特殊叙事者对于其道德教诲的作用,以期为该小说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问题,它要求批评者“回到”文学作品的伦理现场,通过研究其展现的伦理语境和伦理冲突来揭示其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本文作者在研读《名利场》时发现该小说的叙述者具有明显的干预性,在很大程度上,叙述者的干预牵引着读者对小说伦理问题的态度,帮助小说实现道德教诲的功能。  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萨克雷及其创作,梳理了《名利场》国内外研究成果,说明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第二章说明小说的干预叙述者所呈现的伦理语境。干预叙述者主要呈现了阶级和性别两个方面的伦理语境。通过他的描写,读者可以看到,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分层依然存在,但同时时代的变迁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叙述者通过对两种女性人物和两桩婚姻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两性关系的伦理语境。  第三章分析了干预性叙事反映出的伦理冲突。有关个人问题的伦理冲突主要反映在对女主人公艾米莉亚的叙述中,一向固守维多利亚道德观念的艾米莉亚在个人情感需求的冲击下难免遭遇伦理两难的困境。有关社会问题的伦理冲突则源于社会不同阶层对待社会流动性的不同态度,而干预性叙事凸显了这一伦理冲突。  第四章揭示干预叙述者传达的道德价值观。一方面,通过艾米莉亚的幸福结局和对利蓓加婚外情的批判,叙述者强调了传统道德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叙述者也对新兴的道德价值观有所妥协,这主要反映在他对社会流动性的接受和对“新女性”的同情上。  第五章总结了前文的分析,重申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并得出结论:《名利场》的干预叙述者通过对伦理环境的描写、对伦理冲突的展现,传递出该小说所蕴含的伦理价值观,保证了该小说的道德教诲作用。
其他文献
“知了知了”的叫嚣声把我吵醒,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总算是告一段落.夏天睡醒了,散发出她光芒四射的魅力与热情.但躺在空调房里的我,似乎已经感受不到她的威力.恍惚中,我好
期刊
△4月2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一条消息,报道在轻工业部去年11月组织的全国机械手表质量考核中,上海手表厂的上海牌手表得第八名。4月8日该报三版一则通栏广告中,又为上海牌
地、市、县报的同志经常投书本刊,提出这样的问题:地方小报如何搞好批评报道?批评报道如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里我们推荐《宜昌报》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Comrades from pre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格,一种语言常规的违反和偏离。1980年Lakoff和Johnson共同发表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性转变,即隐喻
目的探讨焦脱镁叶绿酸甲酯(methyl pyropheophorbide-a,Mpp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Mppa-PDT)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活性、触发其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SKO
童年夏天的回忆,是那些让人心底溢满甜蜜的?不对,是那些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吐槽”的镜头.rn镜头一:流萤rn诗曰:轻罗小扇扑流萤.我小时候抓流萤可完全用不着扇子,空手一捞就能
期刊
“他们对我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说,最近感到很孤独,总戴着面具生活,没有安全感.如果你的成绩没有保持在年级划分的重本线上,如果你不能维持阳光、乐于助人的人设,如果你不
期刊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好想回到那个令我念念不忘的童年时代.rn我的童年时代算是在农村度过的.因为现在城市扩张,以前的旧居和农田已不复存在,曾经的乡村变成了城镇.虽然如今的
期刊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旁白和独自以揭示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而且蕴含了大量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颇
学位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相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而言,号称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人格,认为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