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和”的思想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始先民对于“和”字的认识,结合了先民的生活经验、生产水平以及其在精神领域对自然、对天神的崇拜等。故而,有关“和”的理念,在汉民族的幼年时期就开始了思考之路,以至于后来影响到了整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的思想植入了整个民族发展的血液之中。在周代社会,有关“和”的内蕴,已经贯穿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事、朝事、战争、宴饮、婚俗等等。“和”的基本的文化意义,在周代已经基本奠定,而且“和”的意义已经从基本的文化范畴到了哲学范畴。“和”表达了和谐、和睦、中和、祥和、和畅、和顺、和美、和善等信息。  在集中全面反映周人生活、思想的《诗经》中,则从各个方面透露出了对“和”的认识以及对“和”的运用。比如农事诗中强调农德、强调天人和谐。周人对山川河岳的认识已经从畏惧发展到亲近随和。周人在与大自然的农耕生产活动中,遵守一定的节气,留心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种种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与大自然生命相互依存的一种心态。外部自然世界的风云变幻、花开花落、鱼跃鸢飞、日星交替,均能引起周人的生命感慨。  宴饮诗中强调“宴以合好”,宴饮诗对君臣关系的融洽、兄弟亲朋的和谐、宾主情意的真挚以及美酒肴馔的丰盛给予充分的赞颂,是周人“和”文化的重要表征。《诗经》中有很多对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的赞美,有对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温情的赞颂,还有对“鳏寡孤独”的同情。  战争诗中,周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战争带给周人人的主要是别家离乡、骨肉分离对心灵的煎熬,军旅生活的艰苦困顿等痛楚和对战争的厌恶、反感。一方面有着出于对“和”的追求的厌战情绪,另一方面又有着在“和”的引导下的联合对外的内在凝聚力。  婚俗伦理诗中,讲究亲尊的等级体质、讲究宴尔新婚的和乐;在祭祀典礼诗中讲究在宗法体制下各有所职的和畅。周人的饮食强调“五味调和”,酒也常以“和”为甘美;服饰上文质彬彬,强调服饰与德性的统一,“赋”、“比”、“兴”的创作方法、“温柔敦厚”的道德审美等,都形成了含蓄内敛、富有理性的“中和之美”的心理趋向。
其他文献
《隋史遗文》是明代的一部白话小说,版本和年代比较可靠,口语化程度比较高,是研究明代汉语的重要语料。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计量统计法、穷尽描写法和共时比较法等。  
文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中国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近年来,又成为世界文化领域关注的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对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更好地发挥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体为视角,并借助语料库,深入考察了六种不同语体中人称代词的分布差异与基本功能。研究表明,人称代词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形成这种
介绍矿井热害的产生原因及危害。从职业卫生防护角度,分类介绍目前主要矿井降温措施及其优劣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目前的矿井热害治理情况进行总结。 Describe the cause
语言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生活的两相结合,催生出商务语言。对商务语言进行探究归类,进而得到其分支--品牌命名。鉴于品牌之于大众的生活必需性,理应将品牌命名视作一个研究对象,进行
把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作品的现象可以说是贯穿着电影、电视发展史。据科学统计,世界上每年产出的影片50%-60%都改编自文学作品,大多数优秀影片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来。从早期电影
本文研究《说文解字》中“情绪类心理动词”的共同属性及差异。   绪论部分我们介绍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概况及《说文解字》专书研究概况,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本文尝试研究新时期文论与美学中的科学主义(1978-1989)。全文由导论、正文四章、结论和参考文献组成。导论交代论文的选题意义和文献综述,还有创新点、研究对象和论文思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使用3×3模板中值滤波方法对凝胶图像进行噪声去除,使用Sobel算子进行锐化,使用3×3模板进行二值化。结果表明,经过该文处理后,有效地防止了干扰信息的误判,且凝胶图片条带位置信息准确,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