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广泛感染包括猪、犬等家畜,兔、豚鼠等实验动物,雪貂、考拉熊及栗鼠等野生动物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并造成急慢性的呼吸道疾病。人也有感染该菌的报道,尤其是小孩和免疫力缺陷的人群。此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其他病原体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这样的作用可提高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并增加其发病的严重程度。 Bb的致病性与其菌相有关,Ⅰ相菌有不耐热的荚膜和短鞭毛,具有强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 toxin,DNT),比Ⅱ相菌和Ⅲ相菌的毒力都强。该毒素由dnt基因编码,是一种主要致病因子,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是外毒素,但存在于胞浆内,只有当细菌裂解后才会释放出来发挥活性。 本研究针对Bb及DNT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应用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结合细菌的镜检和生化试验,从临床样品中分离鉴定到31株Bb,并且都是Ⅰ相菌。其中30株分离于肺脏,1株分离于鼻拭子样品。对每一分离菌株进行了药敏实验,同时进行血凝试验和乳鼠皮肤坏死试验。 2、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dnt基因序列,设计了三对引物,通过PCR分段克隆了Bb的dnt基因,再利用片端自身的酶切位点连接成完整的全毒素基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了表达质粒pET-dnt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共4395bp,与GenBank上所报道的3个dnt基因序列U59687、AB020025、E17214相比,核苷酸同源性都在99.6%以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实现了dnt全基因的高效表达。表达蛋白rDNT约140kDa,通过乳鼠皮肤坏死试验证明表达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3、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液体培养基,发现加有血清的胰蛋白酶大豆肉汤(TSB+S)最有利于Bb的培养。利用浊度测定和细菌计数对Bb在TSB+S中的生长周期进行测定,发现其在8h~32h进入对数生长期,而后进入稳定期。而且,Bb在对数生长期中细菌浊度和活菌量间具有对应关系。 4、以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对4株菌株ZK1217、JS3928、QH0814和HH0809,进行毒力比较。证明菌株具有脾萎缩毒性,并筛选出毒力最强的菌株是鼻拭子分离菌HH0809,其LD50为4.4×105CFU/mL,可以作为灭活苗的疫苗菌株。并证明了此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5代内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 5、疫苗菌株HH0809仔猪感染试验证明气管注射比滴鼻接种的方式能更快更好地复制病例,临床症状、生长性能等方面可以用于评估感染的情况。 本研究分离鉴定出31株Bb,全部都是Ⅰ相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