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省级专项集中采购政策前后药品费用结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我国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前后东中西三省抗癌药采购金额及其结构变化,评价降价控费效果,为完善抗癌药省级专项集采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东(浙江)中(安徽)西(四川)部三省作为样本地区,从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获取三省2018年11月至2019年02月政策所涉抗癌药采购数据。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国家关于36种药品和17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等文件对药品进行分类。应用SPSS21.0软件采用和、率、占比等指标对采购金额(亿元)、价格、数量(百万DDDs)进行统计描述。以此项政策落地前的2018年11月为基期(T0),2018年12月至2019年02月分别设为T1、T2和T3。采用“A.M”指数体系法分析药品采购金额、采购价格、采购量和替代作用。“A.M”指数及其各维度指数大于1说明总金额、价格、数量出现了上升,以及日均价格高的药品替代了日均价格低的药品。
  结果:
  1.通过对数据清理合并后纳入86种抗癌药品,共2389条药品数据。
  2.费用情况
  (1)药品总体情况:调研时间段内,采购品种数由T0的71种升至T3的83种,抗癌药采购总金额达16.29亿元,由T0的4.25亿元升至T1的4.49亿元后降至T3的3.14亿元;采购总数量为14.80百万DDDs,由T0的3.79百万DDDs升至T1的4.18百万DDDs后在中国春节期间降至T3的2.65百万DDDs。(2)不同类别药品情况:医保药品采购总金额为15.40亿元(占比94.5%),采购总量为13.16百万DDDs;基本药物采购总金额为6.71亿元(占比41.2%),采购总量为6.82百万DDDs;进口药品采购总金额为6.57亿元,国产药品采购总金额为9.72亿元。不同类别药品的采购金额和数量的变化与药品总体变化趋势类似。(3)各省均采购的药品情况:浙江采购总金额为7.09亿元,逐月依次为2.41、2.63、2.18和1.70亿元,采购量依次为1.79、2.15、1.91和1.24百万DDDs;安徽采购总金额为2.80亿元,逐月依次为0.72、0.84、0.81和0.43亿元,采购量依次为0.66、0.78、0.68和0.29百万DDDs;四川采购总金额为4.57亿元,逐月依次为1.12、1.02、1.42和1.01亿元,采购量依次为1.35、1.25、1.59和1.12百万DDDs。
  3.“A.M”指数体系法分析情况
  (1)总体情况:与T0相比T1-T3的费用指数依次为1.05、1.03和0.73,价格指数依次为0.98、0.93和0.99,治疗替代指数先降至T1的0.98后上升至1.06。(2)各类药品情况:医保药品T1-T3的费用指数依次为1.05、1.04和0.73;基本药物T1至T3的费用指数依次为1.05、1.09和0.74,治疗替代指数先降至T1的0.96后上升至1.10。医保和基本药物的价格指数与药品总体药品变化情况相类似。进口药品T1-T3的费用指数依次为0.93、0.99和0.74,价格指数在T2-T3稳定在0.95,替代作用指数先降至T1的0.93后升至1.00;国产药品T1至T3的费用指数依次为1.13、1.04和0.71,价格指数先降至T2的0.95后上升至0.99,替代作用指数先降至T2的0.99后上升至1.09。(3)各省药品情况:对T0-T3期间三省均有且持续采购的药品进行分析:①费用指数:浙江依次为1.07、0.93和0.69,安徽依次为1.13、1.09和0.50,四川依次为0.91、1.20和0.82;②价格指数:浙江依次为0.96、0.91和0.93,安徽依次为0.94、0.94和1.05,四川依次为0.99、0.95和0.97。
  结论:(1)政策对三省总体药品和不同类别药品的降价效果显现,进口抗癌药品带动国产抗癌药品降价;(2)政策红利得到释放,药品品种增加,政策执行首月对药品治疗替代作用起积极影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抗癌药品采购和使用过程的监测和管理;(3)三省对降价控费均有积极效果,其中浙江省政策前后药品降价控费变化显著,下一步政策仍需考虑各地区经济、政治、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其他文献
为解释产能过剩为何具有行业选择性、政策对行业和企业产能利用率有何影响以及企业融资成本差异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本文以行业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为研究对象,建立地方政府、两企业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选取行业外部的政府补贴、行业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差异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融资成本差异为影响变量,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并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政府补贴与融资成本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更深入的探究产能过剩内在的形成机理,再结合
学位
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发达国家相互竞争的工具,也是发展中国家相互竞争并赶超发达国家的武器,因此要想在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依靠文化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这类集聚效应能更有效的集聚和整合周边资源,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良好发展也能支撑和保障文化产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腐败问题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基层税务机关作为税收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廉政风险的多发部门。目前来看,腐败现象难以杜绝,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对廉政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核心。  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和全面风险防控理论,分析了基层税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基层税务机关廉
地方政府工作实绩是地方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取得的具体成效。地方政府工作实绩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各地实践中,出现了评而不准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分别是评价指标不健全、评价方法简单、评价环节缺失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构建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方法、优化评价流程等方面提供了改进路径。基于自身工作实践,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大督查通知》进行文本范式研究,构建了一套
学位
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的社区,其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基于当前社区治理现实困境和治理模式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中国特色城市社区多元治理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为目标,综合运用治理、社会资本、系统协同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社区多元治理内涵,结合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先以扎根理论的方法探寻影响社区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与路径,然后利用结构方程对总结的模式理论架构及路径进行检验,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社区多元
学位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保险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重点已经由全人群覆盖转换到精细化制度建设的阶段。其中,医保付费方式作为调节医疗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的重要经济杠杆,成为了当前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设置科学合理的付费方式是优化医保基金配置、保障人民健康产出、控制医疗费用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和增强群众对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本
学位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是未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趋势。然而,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的急速发展也带来诸多负外部性问题,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剧烈冲击和破坏,亟待政府将其纳入监管体系之中。但是,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传统基于产权而建立的管控型监管模式逐渐失效,引发了社会监管治理困境,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参与协同治理。公众参与是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条件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稳步提升,人们开始寻求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单靠政府的力量无法完成全部的公共服务供给,所以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寻求新形式的合作。  本文选取社会力量中较为独特但又分布广泛的一
税务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肩负“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承担着组织国家税收收入、制定税收政策、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2018年,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机构改革,国务院据此制定了国税地税机构合并的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基层税务局包含税务系统大部分干部,改革不仅涉及到机构合并更涉及到岗位、职位调整,时间紧、任务重,税务系统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合并后人员进行再配
学位
企业社保投入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一致认为,过高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加剧了其成本负担,对其生产经营、创新发展、劳动力招聘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少缴、漏缴社保费的情况时常发生;部分学者也认为,过高的社会保险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重要推动力量,挤压了企业用于技术进步、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抑制效应。然而,从理论上看,社会保险投入应该存在正向和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