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保投入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一致认为,过高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加剧了其成本负担,对其生产经营、创新发展、劳动力招聘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少缴、漏缴社保费的情况时常发生;部分学者也认为,过高的社会保险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重要推动力量,挤压了企业用于技术进步、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抑制效应。然而,从理论上看,社会保险投入应该存在正向和负向两方面效用。假如将社会保险视作企业对其劳动力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有效地稳定劳动力预期、激发其劳动供给,从而促进员工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提升。基于对此问题的思考,本文发现,现阶段企业社保投入对于企业经济效率的影响还并不明确,其正面效应并未得到准确估计。首先,对于企业社保投入的分析应该基于真实的企业社保缴费水平,而非政策缴费率,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策缴费率和各企业实际缴费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其次,企业社保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应该从更为中长期的视角分析,仅从社保投入占企业成本的比例的角度思考会略微有失偏颇;最后,企业社保投入的影响机制需要利用微观数据进一步明晰,明确社会保险是如何影响企业经济效率对我国企业良性发展和员工福利保障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拟通过“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微观数据,就企业社会保险投入对于企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第一,本文首先通过微观大样本数据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真实社保缴费率进行统计,得出现阶段较为准确的企业实际缴费率及各企业社保投入的异质性;第二,在此基础之上,将企业社会保险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率之间进行回归分析,梳理社会保险投入对于企业的正向影响;第三,进一步检验社会保险投入影响企业的中介渠道,明确社会保险通过哪些方面影响企业经济效率,为政策建议提供实证参考。
基于上述的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采取“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辅以文献梳理、理论研究等其他定性研究方法。具体而言,本文主要采取OLS回归对社会保险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率之间进行因果推断,并利用辅助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SM)、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结果的稳健性以及中介影响渠道进行检验。采取多种计量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对企业社保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率做出准确的实证判断,还可以进一步对结果的稳健性和中介机制进行检验。除了微观实证之外,本文使用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还对相关文献、国内外社会保险投入发展历程以及企业经济效率体系进行定性梳理,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为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将社会保险看做是企业对于劳动力的投资,而非单一的成本。不同于多数研究中将社会保险投入看作企业经营生产的“负担”,本文从微观层面厘清了社会保险对于企业经营的正向激励效应,拓宽了企业社保投入的研究视角。第二,研究数据的创新。本文利用一手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此数据是新常态背景下首个较为全面的企业微观层面数据,按照严格的入企调研方式,掌握了较为真实的企业数据。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使用上述微观数据对社会保险投入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引入企业和员工两方面匹配数据,在同类研究中比较完整地证明了企业社会保险投入的异质性状态。第三,实践应用的创新。本文发现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有正向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大规模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应该更为理性的从中长期看待社会保险投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企业缴费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缺乏理论突破;其次,本文提出在一定限度内,更高的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由于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理论问题,本文并未对这一限度的范围取值进行准确测算,有待之后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综上,本文篇幅结构为:
第一章:绪论。主要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背景以及意义;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研究思路、方法,并对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把握。
第二章: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将首先对本文使用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对象;其次,本章还将构建理论基础,包括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企业社会保险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率体系搭建。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文的研究框架进行搭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推导:一是国内外企业社会保险投入演变历程的梳理;二是企业经济效率体系的构建,总结出社保投入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可能机制,为后文的研究提供框架模型。
第四章:我国企业社会保险投入的现状分析。本章利用微观入企数据,对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现状进行分析。分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所有制、不同竞争力的企业进行了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第五章:企业社会保险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通过微观大样本数据,就社会保险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首先进行了变量选取、模型构建、描述性统计,接着,运用基准回归、倾向得分匹配、异质性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保险投入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六章:企业社会保险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章对社会保险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进行了因果分析。同样,本章进行了变量选取、模型构建、描述性统计,接着,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保险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七章:社会保险投入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机制分析。本章是本文的重要解释章节,利用实证数据进一步地解释了社会保险如何对企业产生影响,为本文的实证结论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八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通过以上八章的研究,本文发现:第一,我国现阶段企业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为16%左右,低于政策缴费率,不同类型企业缴费存在异质性。企业缴费不实的现象严重存在,超过90%的企业低于政策缴费率。除此之外,国有企业、非港澳台外资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规模较大、出口份额较大、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企业的社会保险水平较高、缴费更为规范。第二,在社保投入处于合理区间的范围内,更高的社保投入有助于释放员工有效劳动供给,促进企业经济效率的提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而言,社会保险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绩效。第三,社保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率的激励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大规模、技术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保投入的激励作用对大规模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其成本作用更为明显。第四,更高的社保投入可以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本、释放创新精神、以及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率。通过机制检验发现,社会保险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创新精神与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绩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缴费率;其次,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效应;第三,注重社会保险投入的异质性;第四,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
总体而言,本文发现,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而言绝非是单一的成本,合理区间内更高的社会保险投入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政府和企业应尽可能地发挥社会保险的积极效应,引导企业理性看待社会保险投入,将社会保险投入化作提高劳动力产出的动力之一,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劳动者福利保障。
基于上述的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采取“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辅以文献梳理、理论研究等其他定性研究方法。具体而言,本文主要采取OLS回归对社会保险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率之间进行因果推断,并利用辅助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SM)、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结果的稳健性以及中介影响渠道进行检验。采取多种计量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对企业社保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率做出准确的实证判断,还可以进一步对结果的稳健性和中介机制进行检验。除了微观实证之外,本文使用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还对相关文献、国内外社会保险投入发展历程以及企业经济效率体系进行定性梳理,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为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将社会保险看做是企业对于劳动力的投资,而非单一的成本。不同于多数研究中将社会保险投入看作企业经营生产的“负担”,本文从微观层面厘清了社会保险对于企业经营的正向激励效应,拓宽了企业社保投入的研究视角。第二,研究数据的创新。本文利用一手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此数据是新常态背景下首个较为全面的企业微观层面数据,按照严格的入企调研方式,掌握了较为真实的企业数据。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使用上述微观数据对社会保险投入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引入企业和员工两方面匹配数据,在同类研究中比较完整地证明了企业社会保险投入的异质性状态。第三,实践应用的创新。本文发现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有正向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大规模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应该更为理性的从中长期看待社会保险投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企业缴费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缺乏理论突破;其次,本文提出在一定限度内,更高的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由于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理论问题,本文并未对这一限度的范围取值进行准确测算,有待之后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综上,本文篇幅结构为:
第一章:绪论。主要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背景以及意义;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研究思路、方法,并对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把握。
第二章: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将首先对本文使用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对象;其次,本章还将构建理论基础,包括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企业社会保险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率体系搭建。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文的研究框架进行搭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推导:一是国内外企业社会保险投入演变历程的梳理;二是企业经济效率体系的构建,总结出社保投入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可能机制,为后文的研究提供框架模型。
第四章:我国企业社会保险投入的现状分析。本章利用微观入企数据,对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现状进行分析。分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所有制、不同竞争力的企业进行了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第五章:企业社会保险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通过微观大样本数据,就社会保险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首先进行了变量选取、模型构建、描述性统计,接着,运用基准回归、倾向得分匹配、异质性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保险投入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六章:企业社会保险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章对社会保险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进行了因果分析。同样,本章进行了变量选取、模型构建、描述性统计,接着,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保险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七章:社会保险投入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机制分析。本章是本文的重要解释章节,利用实证数据进一步地解释了社会保险如何对企业产生影响,为本文的实证结论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八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通过以上八章的研究,本文发现:第一,我国现阶段企业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为16%左右,低于政策缴费率,不同类型企业缴费存在异质性。企业缴费不实的现象严重存在,超过90%的企业低于政策缴费率。除此之外,国有企业、非港澳台外资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规模较大、出口份额较大、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企业的社会保险水平较高、缴费更为规范。第二,在社保投入处于合理区间的范围内,更高的社保投入有助于释放员工有效劳动供给,促进企业经济效率的提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而言,社会保险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绩效。第三,社保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率的激励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大规模、技术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保投入的激励作用对大规模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其成本作用更为明显。第四,更高的社保投入可以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本、释放创新精神、以及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率。通过机制检验发现,社会保险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创新精神与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绩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缴费率;其次,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效应;第三,注重社会保险投入的异质性;第四,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
总体而言,本文发现,社会保险投入对企业而言绝非是单一的成本,合理区间内更高的社会保险投入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政府和企业应尽可能地发挥社会保险的积极效应,引导企业理性看待社会保险投入,将社会保险投入化作提高劳动力产出的动力之一,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劳动者福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