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每年都出现ST公司成功摘帽“保壳”,而在这背后经营业绩是否真的恢复正常却有待于甄别。这也使得A股市场上不断地出现了“退市难”、“不死鸟”等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选择对ST公司摘帽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探析来找出制度与公司内部存在的漏洞及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法,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再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写出本文的写作意义,在梳理全文架构的基础上将写作思路罗列,并从中找出创新点及不足。将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以及ST制度的相关文献按照研究方向和内容分类进行综述并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介绍ST制度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我国ST公司盈余管理保壳的现状,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从总体到个体引入第四部分案例描述,首先介绍目标公司的背景、行业、财务状况以及两次盈余管理突击保壳。第五部分案例分析,本文将着重分析目标公司的保壳盈余管理手段,存在的条件以及产生的经济结果。第六部分对案例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第七部分,通过以上的案例得出结论与启示。本文选取精细化工行业中利用盈余管理保壳的*ST三维集团(现已更名为山西路桥),*ST三维在2012-2017年两次被实施*ST,两次通过盈余管理转危为安是A股市场上“不死鸟”企业的典型。针对目标公司*ST三维集团,首先对其2012-2017的财务数据与行业情况进行剖析,找出其多年巨亏被退市预警的原因。再接下来通过研读其年报与公告重点识别分析两次扭亏为盈实现保壳的盈余管理手段,从手段中总结三维集团盈余管理得以进行的条件,再利用财务指标对其盈余管理后的结果进行衡量总结。研究后得出结论:三维集团作为一个僵尸企业,其盈余管理行为在短时间内对利润起到美化作用并实现保壳,使企业暂渡退市危机。但盈余管理保壳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公司形成了盈余管理依赖,误导了投资者与债权人。由于盈余管理不具备盈余可持续性,三维集团没能重振主营业务,最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空壳注入了新的资产。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建议,首先应该从公司内部规范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对于僵尸企业来说,仅靠制度依旧不能解决“死而不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ST类企业要主动整顿主营业务,进行内部、产品、服务结构的优化。只有制度与企业管理“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改善资本市场上的“不死鸟”现象,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走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