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及其文学创作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璞在两晋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一生著述颇丰,但现有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代表作《游仙诗》上,而其他领域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拟从相关文献及郭璞作品入手,以期对郭璞其人其文有一个更为深入、系统的了解。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前辈学者在郭璞研究领域中取得的现有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
  第一章是《郭弘农集》概述。《隋书·经籍志》记载,《郭璞集》十七卷,梁十卷,唐代艺文志也有同样的记载。但到了宋代以后,《郭璞集》佚失严重,明代张燮、张溥相继辑录。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代张溥辑《郭弘农集》二卷,为后世郭璞诗赋等研究提供了便利。
  第二章从郭璞文学作品入手,探讨郭璞文学创作的多样化特征,这主要表现在郭璞兼善多种文学文体,如诗、赋、疏、表、文、记、序、赞、难等文体,皆有佳作传世。其次是郭璞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丰富多样,对后世影响较大。
  第三章探讨郭璞的志趣爱好及其文学创作。郭璞“博物不惑”,有着“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的博物追求,此种志趣的形成受到两晋时期盛行的博物观念的影响。同时郭璞出于自身因素对神话有着独特的偏爱与认知。他将这两种志趣同时融入到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并集中体现于《山海经图赞》一书。
  第四章探讨郭璞思想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从现存的郭璞文学作品来看,郭璞的思想世界中体现出儒、道、易、玄兼有的多重性,这些多重性交织体现在郭璞不同人生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其体现程度也深浅不一,难以简单视之,由此体现出郭璞思想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字通》是黄侃笺识,黄焯编次的《说文笺识四种》中的一种,材料来源是《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字通》的条目只给结论,无论证过程。本文对《字通》前309条进行了文献学疏证,试图寻求出《字通》条目结论背後的文献来源和理论依据。再根据疏证的结果讨论了《字通》条目的得失。所得有:一,在文字层面上,揭示了大量字形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二,在语言层面上,揭示了大量为因新词而造的字,以及新词与源词的关系。三,揭示了一
学位
《论语正义》作为公认的清代《论语》研究的集大成者,在《论语》学史上地位重要。  刘宝楠写作《论语正义》一书,主要是为了弥补当时义理之疏的缺失。因此《论语正义》不仅考据精审,于义理方面也颇为用力。刘宝楠认为,圣贤论政治学术,都是本“中庸”之义而来,其核心就在于“成己成物”。君子要先通过学使自身完善,即“成己”,然后出仕、任教,由修养自身进而惠及天下百姓,达到“成物”的境界。  因此在论“学”方面,刘
学位
关锳(1822-1857),字秋芙,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闺阁诗人。诸生蒋坦之妻,诗词皆工,且学艺于诸名家,亦精通书画。有诗集《三十六芙蓉馆诗存》、词集《梦影楼词》。关锳与沈湘涛、沈湘佩等友人多有唱和酬赠、以文会友的活动,其间逐渐确立了才名。  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陈述了选题原因及意义,并概述了目前关锳研究的基本状况。第一章考证关锳的基本生卒年月,勾勒了她的学习经历和创作交游活动。第二章重点
学位
方闻的中国书法风格理论直接继承自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和美国艺术史家夏皮罗等人的风格理论。他在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时,参照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对风格的论说,尤其是对书法本体、书法表现和书法创作的风格分析,结合中国的文化特质和艺术家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形成了能够解说中国书法艺术并具有一定合理性的风格分析理论。方闻书法的风格理论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分析、艺术的继承和创新的阐释、艺术家的精神分析、以基准作品和
学位
商於驿道是唐代沟通南北的必经之路,中晚唐时期更一度成为仅次于两京驿道的大道。其流量大、存诗多,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根据其具体内涵,可分为贬谪之路、名利之路、隐逸之路。其中,“贬谪之路”演绎着贬谪文人的悲剧,装载着他们的生命意识;“名利之路”与文人的前途息息相关,记录了他们的奔波疾走、大喜大悲;“隐逸之路”是文人精神的栖息地,从中可窥见他们的处世态度。这三条“唐诗之路”又由各个地理空间构成
学位
萧公权(1897-1981),原名萧笃平,字恭甫,自号迹园,祖籍江西泰和,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萧公权在1937年至1945年这九年内,创作了大量的传统诗词作品。本文即以萧公权这九年的诗词作品为基础,梳理和研究了萧公权的文化观、诗词观以及创作活动、创作内容。  绪论中介绍了萧公权的基本情况及本选题的研究价值,阐明了选题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一章以萧公权的个人
学位
《红楼梦影》是“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晚年创作的小说,也是现存第一部中国女性作家小说作品。本文以《红楼梦影》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其文本,辅以太清诗词集、戏曲作品,并结合顾太清生活经历,再探书中人物角色与几处特殊情节。本文共四章正文。第一章分析女主角薛宝钗的婚姻家庭生活与形象变化,在宝钗身上,太清寄托了自己的女性理想:即一种谨守妇德、操持内务、风雅有才但克己低调的女性形象,而宝钗也具有一个从深闺少女
学位
金代论诗诗是中国古代论诗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金代社会和诗坛发展渐变的影响,金代论诗诗呈现出前中期动力不足、后期爆发式增长的特点,后期尤其得益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等论诗组诗的创作。金代论诗诗的创作者有些是诗坛巨擘,论诗权威且涉及重要诗学理念;有些是名气不大的诗人,论诗偶有妙语但影响力不够。金代论诗诗各体兼备,七言绝句较为突出,它的存在形式既有系统专门的大型组诗,又有间或、零星论诗的交往诗、题
学位
谣和谚是两种起源甚早且具有群众性的文学形式,由于有一定同源性和较大相似性,通常被合而称之。谣谚源远流长,生命力强,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文化价值。中国古代谣谚萌芽于邈远的夏商之世,发展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汉代后更是蔚为大观,达到谣谚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本文拟将谣谚置于早期口传文化的大背景中,考察谣谚与其他相似的口传文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分期论述先秦两汉谣谚的特点,梳理早期谣谚和诗歌的发展演变
学位
谶纬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内容,自产生之日起,它就深刻而全面地影响了中国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思想观念和行爲方式,即使在纬书阙佚之後,其残文断简的影响也并未完全消除。在诸多纬书中,《河图》纬篇目数量最多,正因爲它不依附於五经,故而其内容衍生到了历史传说、星占推步、山川分野、方术医学、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拟对《河图》纬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在第一章中主要探讨“河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