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律令中父子关系考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总和。父子关系在整个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维护家庭和谐和稳定统治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古代法律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父子关系的规范更是直接被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差异,秦汉时期的律令将父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父子关系与拟制血亲的父子关系。本文以秦汉时期的父子关系为研究对象,将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探讨几种父子关系的相关问题。全文的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秦汉律令中父子关系的界定。本章主要根据是否具有血缘关系,将父子关系分为亲生父子、“继父子”、“假父子”。亲生父子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具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继父”与“继子”是指母亲再嫁改嫁,父亲再娶从而产生的一种非血缘关系;“假父”与“假子”的含义相对复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秦王政廿六年十二月戊寅以前,“假父”的含义指的是继父。“假子”在秦及汉初指的是继子;东汉时期又增加了一个义项,即养子。第二章,秦汉律令中父子的权利与义务。根据秦汉法律规定的不同将其区分为亲生父子与非亲生父子关系的法律规范。父子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父子之间彼此要尽到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这些权利与义务履行与否会受到奖励或惩罚。同时将亲生父子与非亲生父子的法律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异同及其原因。第三章,秦汉父子关系法律化的过程、意义和影响。中国古代父子关系的规定,原始社会只是作为一种原始的风俗习惯;夏商周时期作为一种礼;春秋战国时期初具雏形;秦汉时期作为法律制度基本确立。父子关系的法律化在维护家庭和谐、政权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东北民间二人转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十分显著的艺术价值。东北民间二人转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发展,吸收融合多种民间艺术精华。与专业剧团、民营剧场里的二人转不同,东北民间二人转的发展从未间断,承载了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正戏剧目以及表演技艺。但是,当今广为流传的东北二人转为了吸引观众而淡化了传统东北民间二人转“说、唱、扮、舞、绝”五功均为重点的核心表演技巧,而偏重“说”一功。由此,受人
眼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如体育、影视、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中都能看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影子,为人们的感官带来了更多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身为能够创建并体验虚拟世界的手段及方针系统,其拥有较强的还原特点以及临场感,因此能够为观众们创造更为自由的交互方式与空间,这一点非常契合媒介技术的人性化发展态势。现如今,虚拟现实技术
在我国动画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动画的“中国学派”毋庸置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该学派形成了很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多样化文化主题和多元表现形态的优质动画作品,在吸收我国古典文化、参考西方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集独创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美学特质。目前,关于动画“中国学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个别动画门类影视分析或者部分史料的梳理整合上,而将动画“中国学派”看做一个整体,对其共性的艺术表达、艺术
科学思维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造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物理教育也将培养具有科学思维的人作为中学物理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归纳推理能力作为科学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另外,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得出都涉及到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物理归纳推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加深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无差别”的在线教学,学生个性特征无法充分舒展;教学互动减少,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教学效果不高、弱于传统教学等。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传统在线学习基础上为学习者提供自适应相关服务(如相匹配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实现自适应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此背景下,研究提出“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及系统设计”的
帝陵是帝王崩逝后埋葬之所,陵祭是后世子孙对已故帝王陵寝的祭拜。在帝制时代,陵寝祭祀是国家祭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与政治内涵。明代一改元朝“不封不树”的陵寝建置与祭祀制度,在继承唐宋祭祀礼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陵祭仪制。在以往研究中对明代帝后陵祭祀的系统性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全面梳理明代陵祭的情况,并探讨明代帝后陵祭祀反映出的政治寓意与文化内涵。第一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简单梳理明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进步,基础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也成为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提出,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该研究基于TPACK概念框架,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样本,视频分析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视频分析法探索真实教学情境中小学语文课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时代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愈见堪忧,儿童的素质健康发展研究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为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根据人体系统发育,灵敏素质作为综合性素质发育最早,具有为其他身体素质和人体系统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7-12岁为人体一般灵敏性发展敏感期,找到适宜此成长阶段的体育干预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发展儿童的灵敏
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时间观念。随着媒介由工具性存在转化为共生性存在,媒介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扩散,人们的时间体验和时间意识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将目光投向新媒介时代人类的时间体验,以时间秩序为核心,使用生活体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在媒介化社会下个体存在与时间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钟表时间刻度规则的基础上,新媒介时代的媒介时间建立了一种兼具钟表定时和媒介使用的时间秩序,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目的地居民也逐渐成为最近几年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坐拥丰富的文物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更好地开展旅游业,郑州市政府部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决定对荥泽古城进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方面的规划建设,而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改建,将促使居民离开原居住地迁往他处。在这个过程中,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