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段控制指标体系研究——以天津市“五大道”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段作为不可再牛的城市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历史地段作为城市中具有活力的动态有机体,不仅需要保护,也需要更新,更需要发展。在我国近代,天津市作为当时众多租界城市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丰富多彩的租界建筑构成了租界区特有的城市肌理和空间结构体系。时至今日,大量留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和保存完整的历史风貌建筑区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多年来,各个学科领域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论述层出不穷,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选取了天津市具有显著代表性、历史风貌建筑非常集中的“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探讨引入数学模型来量化表达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控制指标体系,并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来实现,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现实意义等,并对历史风貌建筑(区)、控制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等基本概念进行释义。 第二章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趋向,探讨了构建虚拟历史风貌建筑区的可行性与实现所需的关键环节。 第三章在研究国内外对历史地段控制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与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总结指出了其对指导性指标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适宜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控制指标体系应具有更为全面且量化表达的特征。 第四章回顾了“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的发展历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运算推导,提出了关于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的量化表达式。 第五章以前文得到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历史风貌建筑区内关于非历史风貌建筑历史环境相容性的评价体系,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探讨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更新方案。 在我们坚持历史地段“原真性”原则的同时,应注意控制指标体系也应具有其“原真性”,运用数学方法总结其规律性是有效的研究途径,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加以实现。最终的理想状态是构建一套集设计方案的模拟与研讨、规划管理以及全景演示的综合系统。
其他文献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人居环境及其建设程度早已今非昔比.而中国当代集合住宅,作为当下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与人们生存与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居住建筑,亦在人们不
产业新城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配套,在工业园或产业园的形式上建立起来的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的相对独立的城市地域空间。它坚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风貌,是城市的会客厅和象征.论文从心理、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就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展开研究工作.从环境
明代是我国古建筑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营造活动频繁,建筑水平高超。明代官式建筑小木作技术上承宋、元,下启清代,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意义。本文在考察、测绘大量明
北京私家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中国北方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的产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造园环境因素的形成。北京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具有北方特色
随着方便高效的电灯的出现,日光逐渐为人们所忽视。许多写字楼和大型商厦就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用人工照明取代自然光。不少现代建筑甚至连窗户都一并取消,完全依靠人工
中国属于“未富先老”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养老问题逐渐的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一大焦点,如何更好的度过晚年生活是每个老年人都关心的实际问题。乡村改建是近几年国家政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为了测量城市的连续性,本文以城市中的建筑为切入点,对城市中建筑进行抽样和统计分析,从建筑数量随着年代有着连续并且跃迁发展的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出现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城市系统的可持续性建设,保护和改善已有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应运而生的。近几年,城市绿地系统
学位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不断向自然扩张的今天,对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重视。在自然环境中,建筑创作需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