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各季植物季相变化的实地调查,探讨了福建农林大学各季节植物季相变化特征、季相景观的观赏特点以及季相植物的应用方式;通过运用AHP评价法从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三个方面对校园内主要功能区植物季相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各功能区植物季相景观综合得分和评价等级;结合上述分析研究,阐述校园植物季相景观特点,提出校园季相景观优化的指导思想和措施。1、各功能区植物季相景观综合评价等级:校园实习基地和休闲娱乐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多样,植物观赏特性的丰富度、季相色彩的丰富度、色彩色泽的艳丽度以及季相景观的延续性和吸引力都比较好,综合得分别为8.42分和8.26分,排名第一、二位,属于第Ⅰ等级。水体和生活区植物生活型、观赏特性较多,季相景观的延续性较好,但季相色彩的丰富度以及色彩色泽的艳丽度稍差,综合得分别为7.53分和6.79分,排名第二、第三。教学科研区的季相景观观赏特性丰富度稍好,其他因子则比较一般,综合得为6.33分。道路区域植物的地域特色性比较强、有一定的吸引力,综合得为6.16分。以上四个区域综合景观评价均为第Ⅱ级。体育运动区综合景观评价各项评分均比较差,得分4.98分,属Ⅲ级。2、校园植物季相景观特点:四季有花,各季节又有自身季相特色。(1)春天形成以植物开花为主、春色叶为点缀的季相景观:蔷薇科植物碧桃、福建山樱花、西府海棠等,木兰科植物玉兰、含笑,玄参科的泡桐等以及草本植物鸢尾、石竹、金鱼草、报春花、车轴草等在校园各个区域都有分布,春季盛花之时,百花齐放、艳丽多彩;此外,柳树、樟树、红叶石楠、桂花等植物的嫩叶也为早春增添了几分色彩,给人以生机和活力。(2)夏季形成以植物叶色浓绿为主、植物花果为点缀的季相景观:校园内大部分乔木在夏季生长的枝繁叶茂、郁郁成荫,浓重的绿色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要特征。少数的乔灌木如蓝花楹、合欢、紫薇、六月雪、栀子花等以及部分草本如矮牵牛、月见草、大花萱草、水葱、荷花等在夏季开花,丰富了校园局部环境空间的季相景观;芒果、荔枝等植物在夏季果实成熟,果实艳丽的色彩也为炎炎盛夏中一道耀眼的季相风景。(3)秋季形成以秋色叶植物叶色为主,灌木果实为点缀的季相景观:大部分秋季落叶植物如部分槭树科植物、蔷薇科植物以及枫香、无患子、梧桐、乌桕、水杉、池杉、金钱松等在秋季叶色变黄或者变红,在校园内形成绚丽多彩的植物季相景观;主要分布在实习区域的枸骨、火棘、朱砂根、十大功劳、假连翘等秋季结果植物果实色彩鲜艳,增加了校园热烈的气氛。(4)冬季形成以植物绿色为主,植物枝干、果实为点缀的季相景观:进入冬季之后,植物季相变化并不明显,一部分秋色叶植物叶片落尽,另一部分秋色叶植物如水杉、池杉的黄叶则持续到冬季;秋季部分观果植物的挂果期比较长,冬季仍可以观赏。一二月腊梅、梅花、茶花陆续开放,成为校园冬季最为动人的季相景观。3、校园植物季相景观建设优化方案和措施:宏观上:注意季相景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均匀分布。增加冬季季相突出的植物,打破季相景观由春、秋两季主导的局面;在季相变化较小的功能区加种各种表现突出的季相植物,使各个功能区都有丰富的季相景观。微观上: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并进行精心合理的植物配置。去除生长差、景观效果不好的植物,将乔、灌、草搭配,落叶树与常绿树搭配,形成优美的植物群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