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缺血时间对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临床意义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进入了轻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影响老年人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排在前列的疾病当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且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研究表明,梗死动脉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与STEMI患者的长短期预后密切联系,伴随总缺血时间(total ischemic time,TIT)的延长,STEMI患者的年病死率将逐步升高。因此,缩短TIT、快速及时的再灌注治疗能够有效保护心肌避免长期缺血损害,进而降低STEMI患者严重不良预后。为缩短TIT,经过10余年国内外研究探索,逐渐形成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能提高AMI患者的早期确诊率,减少其因诊断、转运等因素导致的延误,能显著缩短首诊于下级无PCI能力医院患者闭塞动脉的再灌注时间,降低其短期死亡率及改善长期预后。目的:本研究为探讨TIT对STEMI患者PCI术后的影响及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满足入选标准的STEMI患者500例。根据不同来院方式分为基层转入组、“120”送入组、自行来院组。基层转入组再根据有无与我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协作,分为协作组(A组)与非协作组(B组)。主要记录并分析不同分组的总缺血时间,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入院时的Killip分级、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出院后通过随访门诊及有无再住院记录等方式随访。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其院内及1年后病死率;1年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1年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自行来院组(263.22±185.35min)相比,120送入组(196.67±150.66min)患者的TIT明显缩短(P=0.002);与自行来院组(75.32±13.43min)相比,120送入组(65.43±9.62min)患者的D-to-W时间明显缩短(P<0.01)。基层转入组中,与B组(413.23±315.02min)相比,A组(257.85±136.80min)患者的TIT明显缩短(P<0.01);与B组(88.67±20.28min)相比,A组(76.49±15.74min)患者的D-to-W时间明显缩短(P<0.01);2.与自行来院组相比,120送入组患者院内病死率[1%(1/100)比6.8%(17/250),P=0.02]、术后1年病死率[1.01%(1/99)比6.52%(15/230),P=0.04]、术后1年MACE发生率[12.1%(12/99)比22.6%(52/230),P=0.02]均降低;基层转入组中,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院内病死率[2.86%(2/70)比11.25%(9/80),P=0.03]、1年病死率[3.125%(2/64)比13.3%(8/60),P=0.03]、术后1年MACE发生率[18.75%(12/64)比35%(21/60),P=0.04]均降低;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T>180 min(OR 5.335,95%CI1.257~22.648,P=0.023)、术前Killip分级≥Ⅱ级(OR 4.147,95%CI 1.083~15.878,P=0.038)、多支血管病变(OR 7.597,95%CI 1.321~43.684,P=0.023)、CTn I峰值(OR 1.076,95%CI 1.025~1.130,P=0.003)及CKMB峰值(OR 0.990,95%CI 0.984~0.995,P<0.01)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1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TIT越短,STEMI患者心功能越好,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越低;2.STEMI患者发病后及时呼叫120,在适当情况下绕行非PCI医院、急诊科和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能最大限度缩短TIT。3.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可缩短TIT,有效提高区域内STEMI救治水平。
其他文献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要带领初中生重视初中体育学习。现在,体育已经纳入中考的范畴,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当前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初中生课堂学习效率,顺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摸索出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创新,加强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理念,打造知识累积和趣味洋溢的课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编者按: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责任担当"素养下也明确提出了"国际理解"这一基本要点。
期刊
四川省成都市五丁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富有生机活力的学校,校名取自"五丁开道"历史典故,寓意不断开拓创新之意。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体验教育"为办学特色,秉承"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致力培育学生"自强、智慧、创新、合作、尚美"的核心品质。
期刊
卷草纹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本文通过对卷草纹历史的探究,深入了解卷草纹的历史发展历程和时代传承性以及设计时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卷草纹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与创新的实例,生动的反映出卷草纹在当代时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当今社会时尚设计的魅力。
目的:总结分析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史、临床症状、结局转归、CT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收集2020年2月29日前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有COVID-19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33例COVID-19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4例,女69例,年龄49.39±18.02岁。症状发生频率的峰值出现在第1天,1-7天为高峰期,呈逐
背景: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血管损伤修复和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糖尿病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下降有明显相关性。然而,Exendin-4对EPCs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试图阐明Exendin-4对Ⅰ型糖尿病小鼠EPCs的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目的:探讨Exendin-4对Ⅰ型糖尿病小鼠EPCs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硝酸盐(NO3-)能够刺激肠杆菌科细菌的生长而抑制肠道专性厌氧菌的生长从而导致菌群失调,加重炎症性肠病。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以下简称肺克)作为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可引起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二大条件致病菌。多项临床研究提示
背景:川崎病(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及皮肤黏膜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全世界对于这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的认识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对于KD的诊断及治疗上仍存在很大的挑战。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1,25-(OH)2D3水平及维生素D联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对川崎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襄阳市第一人
目的:急性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术后应用DAPT治疗药物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是必要的。鉴于“东亚悖论”现象的存在,东亚人群较欧美人群有着较低的缺血风险和更高的出血风险。为此评估替格瑞洛在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中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疗效及风险;分析比较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术后出现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差异。方法:入选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就诊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
背景: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种类的85%以上。目前NSCLC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为主。然而现有的治疗方式仍不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治疗药物仍是NSCLC治疗的关键。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且依赖于溶酶体的分解代谢过程。研究表明,细胞毒性自噬在肿瘤进展中发挥抑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