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与Spd-1水平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及干扰素α(IFNα)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时HBVDNA、HBeAg的含量及其变化,评价干扰素疗效及与sPD-1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127例HBeAgm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应用IFNα抗病毒治疗,62例应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时sPD-1、HBVDNA、HBeAg的含量及其变化,评价干扰素疗效及与sPD-1相关性。   结果:   1、sPD-1的含量与HBVDNA、HBeAg含量呈负相关;   2、干扰素治疗24周时,sPD-1升高明显,则HBVDNA、HBeAg阴转率明显;   3、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sPD-1的含量高于治疗前基线水平,24周时升高明显(P<0.05);   4、PEGIFNα-2a在HBVDNA、HBeAg转阴率方面优于IFNα(P<0.05)。   结论:   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外周血sPD-1含量逐渐升高;   2.sPD-1的含量与HBVDNA、HBeAg含量呈负相关;   3.干扰素治疗早期sPD-1快速升高有助于HBVDNA、HBeAg阴转。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慢性炎性疼痛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并无理想的治疗靶点,但近年的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枢系统的突触可塑性是慢性疼痛产生痛觉敏化的基础。突触可塑性的形成
通过对湘东北及其邻区的地质背景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提出斑岩型和热液脉型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含矿斑岩体或岩脉有联系的深部岩浆分异演化而
学习型教研组培养教师树立共同的愿景,是小学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目标与本学科教研组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教研组内倡导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既
针对中职课堂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枯燥单一、课堂教学秩序较差、课堂纪律散漫、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现象,根据本人在计算机专业礼仪课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谈谈自己的感想.
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达此目的,就要创设生活化情景、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城市交通和运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和管理人员提供一
小学生的午间管理一直以来是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由于条件和老观念的限制,总觉得中午只要看好这些孩子,不让这些孩子出任何安全问题就是最好的了.有一些老师时刻将学生圈在自
近年来,利辛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村级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致使农村公路通行质量、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农
随着国家,政府对教育事业关注度的增加,教育资金投入的增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自古中国的父母就有着“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而现在更是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