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流动性叙事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波兰作家之一。其作品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的流动性叙事方式。文本呈现的“流动”及其“流动性”既是书写内容,也是精巧编织的文本质感,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与表达系统。流动性叙事不是无根文字的飘离,在受制于语言叙事逻辑的同时,它呈现出符合时代感受与个人趣味的新可能。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在绪论部分首先介绍托卡尔丘克的生平及其作品译介情况,其次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最后阐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正文部分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是“流动性理论溯源与流动性叙事的生成”,在对流动性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流动性叙事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意义范围,同时结合时代、地缘及作家阐述流动性叙事的生成原因。第二章“托卡尔丘克流动性叙事的文本内涵”,通过结合文本细节,分别从流动性现象与流动性质感两个向度展开。从人与物、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来探究流动性现象以及其背后属性的多种样态,而流动性质感则通过生活轨迹开展和认知完善过程来达成。第三章“托卡尔丘克流动性叙事的言说特质”是对所呈现的文本细节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流动性叙事中显现的“跨界”、“片段化处理”和“无定位主体”三个特征。第四章“流动性叙事:当下之镜像”旨在阐述流动性叙事中的多视角、多方位的书写模式是一种贴合当下社会的叙事格局,其产生具有时代印迹,并且同现代性一样,有着矛盾的内在特质。结语部分进一步论述流动性叙事是一种系统性的经营,并对全文内容作出总结。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价值逐步提高,但云计算、cooking等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面临“零隐私”的严峻风险,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现有民事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分散并且缺乏配套责任规定,传统司法实践中适用“隐私权”“一般人格权”模式也面临着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足和法律解释混乱的困境。即将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正在征求意见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虽有个人信息保护的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英国著名作家安吉拉·卡特和当代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流方面有深刻的联系,石黑一雄在小说创作初期就接受导师卡特的写作指导,包括小说叙事策略和技巧等。毫无疑问,卡特对石黑一雄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的师生交往和文学讨论不仅直接呈现在传记、演讲和访谈等事实材料上,也暗含在小说作品中,在叙事和主题方面都能发现卡特对石黑的影响痕迹。结合史料梳理与小说文本的文学分析两种途径,探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冰雪运动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对冰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沈阳体育学院地处东北地区,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体为主的高等体育院校,探寻如何优化其滑冰课教学,培养冰雪方面全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沈阳体育学院滑冰课教学现状入手,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氢化铈由于其高的化学活性与化学潜能,而在活性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具备极高的潜力,但关于高纯度氢化铈的制备工艺以及其在活性材料领域中应用的性能研究的报道目前还较少。本论文以氢化铈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氢化铈的制备工艺、氢化铈的安定性处理技术、复合活性材料的配制以及复合活性材料的钝化处理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本论文在Ar/H2(50 vol%:50vol%)气氛下对金属铈进行氢化处理,从而获得了高纯度的氢化铈
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的文学家、批评家和翻译家,他为阿根廷文学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以其饱含灵思、深邃隽永的文字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座玄妙的文学迷宫。迷宫,除了是一种文学意象、叙事手法,它还是博尔赫斯“感受和生活的方式”,其笔下的迷宫书写呈现出叙事审美与生命哲思的双重意蕴。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迷宫在博尔赫斯小说文本中的具体呈现。博尔赫斯对迷宫的书写从具象的空间延伸到了时
氢能具有清洁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优点,将成为能源行业变革的重要媒介。电解水制氢有望成为制氢的主流工艺,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电解水效率低下,这主要是受限于阳极上发生的析氧反应(OER),从而影响了电解水制氢工艺的发展。因此,寻找合适的析氧催化剂对于电解水的发展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化学领域尤其是析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双金属氢氧化物为研究对象,以泡沫镍(NF)为基底,在NF上合
荷兰作家塞斯·诺特博姆(Cees Nooteboom)是欧洲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五十多年的游历生活使得诺特博姆有着极为丰富的生命经历和人生体验,让他对世界和人类的生存有了深入的观察。他看到战争对人们带来的长久深远的影响,看到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遭遇到的迷茫和焦虑,看到现代文明对古老历史的侵扰。他对人类的命运投以深切的关注和关怀,逃离意识在他的作品中也多有体现。通过对逃离意识的书写,诺特博姆试图展现他
中韩两国向来重视课程和教学的衔接性问题。在相关理论和教育政策的指引之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课程衔接问题,但是,有关教材衔接性的研究却不多见,关于教材衔接性的国际比较研究更加缺乏。本文以中韩两国通行的母语教材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中韩两国母语教材在衔接性方面取得的成就,比较各自的优缺点,进而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首先,综述了已有教材衔接性研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母语教材自身的特点,建构新的母语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于1687年问世,是由四位耶稣会士编纂的一部主要关于中国儒家文化的著述。该书收录了《大学》《论语》《中庸》的拉丁译文和欧洲首幅孔子肖像,集中传播了孔子思想,对17-18世纪欧洲社会影响深远。本文以形象学和“他者”为理论方法,以文化翻译观为视角,研究该书中耶稣会士书写的孔子形象。首先,本文梳理了《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产生
“克苏鲁神话”在当下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然而目前中文学界对其关注仍然寥寥。本文以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系列所表现的宇宙恐怖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哲学、心理学中关于他者的理论为主要研究理论,结合空间理论、现代性理论、后人类理论等讨论宇宙恐怖主义的本体、形态、生成与价值。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宇宙恐怖主义的本体,即宇宙恐怖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在认知、道德、欲望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