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外观品质性状QTL定位和主效基因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与稻米的品质、市场价值及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研究稻米外观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对于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佳辐占作为优良稻米外观品质的供体,以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的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和珍汕97B为亲本杂交构建F2群体,应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对控制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的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并估算其效应值,并构建用于第5号染色体控制垩白粒率和粒宽主效基因精细定位的高世代回交群体。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成熟期稻米胚乳细胞组织结构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稻米垩白的形成与胚乳细胞的组成和发育以及淀粉体的填充有密切的关系。   (2)水稻糙米粒长性状频率分布图表现为双峰分布,表明粒长的遗传方式为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而水稻糙米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均表现为连续的正态分布,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   (3)珍佳B和珍汕97B亲本间多态率为16.37%。   (4)共检测到13个控制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的QTL。其中,在第2号染色体RM208-RM530区间检测到1个粒长微效QTL,贡献率为11.2%;在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16-RM411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的QTL,贡献率分别为49.8%、12.6%、39.3%和5.3%;在第5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7118-RM3683区间同时定位到控制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的QTL,贡献率分别为44.5%、28.0%、15.0%和43.9%,同时在RM169-RM289区间也定位到控制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的QTL,但各性状的贡献率均较RM7118-RM3683区间的小。与前人的稻米外观品质性状QTL定位结果相比分析,推测RM7118-RM3683区间可能存在一个新的垩白粒率和粒宽主效QTL。   (5)在RM16-RM411、RM7118-RM3683和RM169-RM289区间均检测到一因多效的QTL,能较好地解释稻米外观品质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6)以珍佳B为母本与珍汕97B为轮回亲本(父本),采用连续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用于第5号染色体控制垩白粒率和粒宽主效基因进行精细定位与克隆的高世代回交群体,已获得BC3F2。
其他文献
  克隆了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及其保持系9704B的顺乌头酸酶基因(ACO),并进行了时空表达分析,以探讨其表达与雄性不育的关系。在辣椒盛花期取造
会议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主要由烟粉虱传播,利用防虫网阻隔烟粉虱传播病毒是重要措施。了解通风口设置防虫网对大棚小气候、秋番茄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以便为生产提供依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番茄青枯病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细菌性病害,致使番茄产量严重下降。本研究中结合安徽省番茄大棚种植的情况,研究番茄青枯菌的分布和种属特性。采集了安徽省北部到南部的番
会议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已在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因此,必须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以适应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笔者结合所在学校与济南
该文从吸附分离工程应用出发,在简介吸附平衡理论研究进展和等温线测定原理的基础上,对吸附平衡和高压吸附等温线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变压吸附制氧用分子筛吸附剂的改性问题开
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多次爆发由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 disease,HFMD)疫情。肠道病毒71型(EV71)是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其重症患者比例以及病
  番茄果实在低温等条件下番茄红素合成受阻导致转色困难。研究表明,钾离子与锰离子处理可使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增加。在前期的研究中,初步探索了低温条件下控制番茄红素积
  盐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最严重的环境因子之一。目前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设施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番茄作为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却面临着
分式方程出题时出现增根与无解时该如何区分,常见的三种情况:1.无解=增根.2.无解>增根.3.无解≠增根.在初二数学分式这一章,解分式方程中会出现增根的现象而导致分式方程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