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该作品于1988年和1993年分别荣获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凭借该作品成为了美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宠儿》中赛斯杀婴的故事改编自莫里森编纂《黑人之书》时读到的一个真实故事。莫里森以一个非裔黑人女性作家独特视角,对这个故事加以艺术性改造,最终呈献给读者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国内外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批评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宠儿》进行了剖析,其中不乏对宠儿身份的探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宠儿被认为是赛斯还魂的女儿,赛斯的母亲和贩奴船上的六千万甚至更多人的代表。这些研究尚且不够深入,且多停留于物质层面,为宠儿精神层面的身份探究留下许多空白。本文将从解构主义反二元对立角度出发,通过对换二元对立的两个属性来颠覆其等级差别,着重探讨宠儿的精神身份,为读者理解传统阅读中容易被忽视的宠儿身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对莫里森及《宠儿》进行了简介,并阐明了本文研究价值。第二章概述国内外《宠儿》研究成果,指出宠儿被认为是赛斯还魂的女儿,赛斯的母亲和贩奴船上的六千万甚至更多人的代表。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着重对德里达的反二元对立理论进行了阐述。第四章探究宠儿的物质身份,通过对家人与陌生人、鬼与人的身份探寻,揭示奴隶制的非人性和非裔美国人书写历史的渴求。第五章探讨宠儿的精神身份,通过对罪孽和原谅的探寻,揭示了奴隶制的罪恶,非裔美国人的心理殖民,赛斯的物化母爱和黑人社区及黑人祖先的疗愈力量。通过对毁灭与救赎的探寻,指出个人主义无法拯救黑人民族,非裔美国人需要重视社区力量。第六章为全文的总结,提出历史不容忘记,美国社会需直面历史,重视黑人社区的力量,疗愈创伤,才能开创更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