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用了3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城镇化历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有效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但是,我们之前的城镇化走得过急,片面强调城镇化率以及经济建设而忽略了人的发展,导致了城镇化的发展目的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偏离以人为本。因此,中央在首次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强调,城镇化发展要尊重历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归根结底,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此塑造未来中国的面貌。中国实施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战略,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必然选择,它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中国实施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战略,更是中国国情现实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缓解我国人民内部矛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解决传统城镇化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我们要遵循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和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尽快实现中国城镇化战略由增长导向型向以人为本导向型的根本性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以市场机制引导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作为城镇化制定和实行各项政策的出发点与归宿;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中重新焕发光彩。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除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障碍,营造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集成应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并引领城镇化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和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四是创新城镇管理,进一步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生产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