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入式肝肠吻合在困难的胆道重建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困难的胆肠吻合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评估不同引流方式对困难的胆肠吻合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病率,深入了解不同胆道重建方式在胆肠吻合术中的优劣。背景在腹部外科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虽然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手术。但却是根治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等的重要手术方法,由于该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胰瘘、胆漏等并发症的机会较高,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目前针对如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病率的研究已经很多,并且已经有达成共识的胰瘘定义及分级方法,但针对胆漏的研究则并不多见。对于困难的胆肠吻合中胆道重建方法仍存在争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1995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肝总管直径小于8mm病例共51例,以胆道重建的不同方式分成三组,对照组为行传统的胆肠吻合的病人(n=19),实验组一为套入式肝肠吻合组(n=15),实验组二为放置T管组(n=17),收集整理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术后天数、术前麻醉ASA评分、肝总管直径、病变良恶性及部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等内容。最后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传统吻合组19例病人(男性10例/女性9例,52±10岁,BMI21.5±2.6),套入式吻合组15例(男性7/女性8例,50±9岁,BMI20.44±2.2),T管组17例(男性12/女性5例,54±9岁,BMI21.44±2.9),三组之间在人口学特征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病人术前ASA评分、病变良恶性及病变部位、肝总管直径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仅在术后胆漏上有差异,其中传统胆肠吻合组为31%(6/19),套入式吻合组15例病人没有病人发生胆漏,T管组为35%(6/17)[P=0.037],套入式吻合组胆漏发病率低于传统吻合组(p=0.016)及T管组(p=0.011),传统吻合组和T管组的胆漏发病率无差异(p=0.813)。胆漏与术后住院天数、死亡率以及术后出血、伤口感染、术后胰瘘、腹腔积液、败血症、胆管炎的发病率有关。7%(4/51)的病人需要再次手术(传统吻合组21%[4/19]vs套入式吻合组0[0/15]vsT管组0[0/17],p=0.026)。12%(1/17)的病人出现T管相关并发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在胆肠吻合口无论是套入式肝肠吻合或放置T管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病率上并没有差异,但是在Clavien-Dindo分级4a级以上的并发症中,套入式吻合组和T管组的发病率要低于传统吻合组。此外,行套入式肝肠吻合可降低术后胆漏发病率,但放置T管并不能降低胆漏发病率,因此我们认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困难的胆道重建中行套入式肝肠吻合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目的探讨套入式肝肠吻合在辅助性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应用及体会,提高胆道重建的技术。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10例辅助性肝移植胆道重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行肝肠吻合6例(60%),均行套入式肝肠吻合并根据情况放置胆管支撑管;胆道对胆道吻合4例(40%),1例放置胆管支撑管,热缺血时间3.6±1.6分钟,冷缺血时间6.3±2.5小时,胆道重建时间25±5min。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骁悉+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评价胆道重建的方式、胆道重建时间、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3月没有病人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套入式肝肠吻合是辅助性肝移植术复杂胆道重建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术后胆道并发症少的优点。
其他文献
我国西电东输过程中,山西等地的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易导致铁塔基础变形,严重威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本文利用ALOS PALSAR雷达影像,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1000 kV
目的为研究冠心病患者在分别接受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期(术后30天内)以及长期(术后6月以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对国外已发表的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温州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浙南大地崛起。从1978年全市18个建制镇,发展到2007年的119个,在平原经济发达地带形成了一个星罗
目的:采用切割与缝合技术的Ⅲ型迷宫手术是迄今纠正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金标准。但因其操作复杂、创伤性大、主动脉钳夹时间延长,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增加等限制,以双极射频、单极
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考证与归纳分析的方法,将中国畲族博物馆等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及实物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畲族拦腰的分布、装饰布局、构图布局及色彩布局,探究其形
目的探讨传统腕管切口松解减压术(TOCTR)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31例),共69腕(左侧31例,右侧38例)年龄27~67岁(46.14±9.7),所有患者均行传统腕管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提出进一步发展体育旅游的建议。
目的:肘关节侧副韧带在维持肘关节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韧带重建是治疗肘关节韧带损伤的有效手段,了解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大多数基于尸体标本实施
该文阐述了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传统流行病学的比较,对分子流行病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方法、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