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es)可持续发生变异从而广泛传播,是造成人类致病性及死亡性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系统研究甲型流感病毒,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可以加强我们对病毒的防控能力。实验室水平中,最常用来研究人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动物模型是小鼠。甲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在肺组织中的持续传代,而获得适应株。小鼠适应株不仅是抗体及药物评价的基础,并且对理解病毒与宿体之间的适应关系,研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以及病毒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都用着重要意义。H1N1是主要引发流感疫情的亚型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研究所采用的 A/New Caledonia/20/1999(H1N1)病毒是 WHO 在 2000 至 2007 年所公布的H1N1亚型流感疫苗,以其为基础,在BALB/c小鼠上建立了鼠肺适应株。从野生株突变为适应株的过程中的小鼠病征、肺病毒载量、病毒致病性、病理分析、复制能力对比、关键氨基酸突变等多个方面,逐步探究H1N1鼠肺适应株的适应过程,确定了病毒毒力改变的机制,也为H1N1甲型流感病毒相关的药物评估提供了稳定的动物模型。在小鼠适应株建立和评估的工作中,首先,在小鼠肺组织中进行了 14次连续传代,逐渐增强病毒毒力,获得高致病性适应株病毒,过程中监控各代次适应株小鼠的生存状态和肺病毒载量;其次,对各代次适应株的病毒进行了病毒毒力的摸索以及肺组织的病理研究,并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水平上分析了适应株病毒复制速率变化,初步探索了毒力变化的机制。在毒力机制分析的工作中,首先,对各代次适应株病毒进行八基因测序及分析,并与野生型进行分析,发现逐渐出现的七个非同义突变,包括NP-A363D、NP-A373D、NP-M440K、PA-V44I、PB2-V81M、HA-T106P、PA-F35L,其中两个呈现出与毒力变化相对应的突变优势性;之后利用反向遗传学,构建出含有突变位点的重组病毒,对重组病毒进行了聚合酶活性检测及动物水平上致病性的研究,验证了 HA-T106P 和 PA-F35L 是 A/New Caledonia/20/1999(H1N1)毒力增强的关键位点,其中PA-F35L可以增强病毒的聚合酶活性。同时,将适应株病毒成功应用到了抗病毒药物的评价中,证实了 A/New Caledonia/20/1999(H1N1)小鼠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本研究成果构建了具有应用价值的H1N1小鼠适应株,可以作为甲型流感病毒跨物种适应性的研究工具。不仅阐述了野生型流感病毒株在新宿主上产生适应的过程,也进一步对其关键毒力位点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两个与病毒毒力增强相关的关键突变位点,帮助理解病毒毒力的增强机制。以此研究为基础,我们有机会结合通过基因改造和反向遗传,为高效率建立更多其他毒株的小鼠适应株提供思路,为其他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