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危重症患儿维生素D缺乏症(Vitamin D deficiency,VDD)的患病率,评估VDD与危重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并确定危重症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期间入住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符合条件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入住PICU的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危重症患儿维生素D缺乏症(Vitamin D deficiency,VDD)的患病率,评估VDD与危重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并确定危重症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期间入住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符合条件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入住PICU的24小时内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追踪维生素D各分组疾病转归特点。同时将入组患儿与该院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进行一般资料和25(OH)D水平的比较。采集入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同时使用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和小儿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分别评估入组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儿病情的风险。随访至患儿转出PICU和出院时,记录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脓毒血症及休克的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的P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率和时间、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危重症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t=8.332,P=0.000),且VDD患病率高于健康儿童(15.0%vs 4.0%,P=0.000)。危重症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F=6.222,P=0.002),年龄较大的患儿25(OH)D水平较低。危重症患儿中有脓毒血症(t=-2.631,P=0.009)或休克(t=-3.001,P=0.003)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无脓毒血症和休克的患儿,合并MODS时25(OH)D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147)。入住PICU的患儿维生素D缺乏组比充足组更易合并休克(χ2=9.710,P=0.002)及脓毒血症(χ2=6.621,P=0.010)。三组两两比较发现25(OH)D水平的各分组在PCIS评分、PEWS评分、MODS、P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PCIS评分中极危重组相比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血清25(OH)D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2,P=0.269)。危重症患儿中死亡组与存活组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2,P=0.575)。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OR=1.630,P=0.005)、脓毒血症(OR=3.214,P=0.038)和休克(OR=7.243,P=0.009)与25(OH)D缺乏显著相关。结论:危重症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VDD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危重症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有脓毒血症或休克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无脓毒血症和休克者,而合并MODS时血清25(OH)D水平仅有下降趋势。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与充足组三组之间的比较发现:VDD的患儿发生脓毒血症和休克的风险显著高于充足组,维生素D各组与PCIS评分、PEWS评分、MODS、机械通气率和时间、P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无关。在PCIS评分上,极危重组相比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血清25(OH)D水平有下降趋势。在多变量分析中,患儿的年龄、有无脓毒血症或休克是影响VDD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本次研究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脑损伤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患者是否有促醒效果,使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从中获益,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无痛、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纳入16例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此次研
目的:(1)分析海口市2015-2017年度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因素日变化及月变化特征,了解相关流行病学趋势;(2)分析与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救治人数敏感性气候因素,探讨气候因素对院前急救心脑血管救治人数的影响及变化趋势,为防控院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2017年海南省海口市急救120中心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急救患者资料数据,参考相关文献和国际疾病分类的方
背景与目的: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正在逐年升高。脑梗死多与颅内动脉的粥样斑块形成有关,可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往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障碍是AS的最早期病理改变,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往往会释放出大量细胞炎性因子,从而促进血液中的炎性细胞聚集,扩大损伤范围。可见有效遏制
【目的】探讨海南省海口市某三甲医院“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基于云技术及住院病历大数据汇聚平台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n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sICAS)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及影响院内双抗治疗的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慢病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筛选方程式抓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01至2018.12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TTN)的中晚期早产儿的治疗效果及回顾性分析过去五年TTN的诊疗情况,并比较现在与过去的诊疗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03月至2019年0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诊断TTN的41例
目的:基于临床实践,探讨联合微信平台的综合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患者干预治疗的效果和干预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的浓度水平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同时探讨微信平台在PSCIND管理中的可行性,并为其推广提供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 NO)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并
目的:探讨血清中Aβ1-42、Orexin-A、Tau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其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并了解其他可能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及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目的:探讨不同促性腺激素启动剂量对不同体重指数(BMI)和体表面积(BSA)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在2016.06~2019.06期间行IVF/ICSI-ET助孕的5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A组80例(BMI23
背景:早产儿败血症发病隐匿,进展快,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及预后,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分析早产儿败血症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的特点,探讨各因素对诊断早产儿败血症的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37例2013年01月01日~2017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血培养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的确诊败血症的病例,38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的病例,30例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