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听性脑干反应发育变化及其在听力筛查中的作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占出生新生儿的7.76%[1],早产儿的存活率较过去显著提高,早产儿是听力损伤的高发人群,早产早已作为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之一被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列入2000年的形式声明中,因此早期监测有无听力损失并及时跟踪随访显得尤为重要。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听力及脑干功能检测技术[2],无损伤性,操作较为简单,尤其适于早产儿客观听觉检查,本研究采用ABR技术评价早产儿听觉神经通路的功能和脑干发育状况,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ABR发育演变规律并与足月儿比较,为早产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无围生期及新生儿期合并症的早产儿120例,按照检测时胎龄不同分为5组(32周组,33周组,34周组,35周组,36周组),同期住院无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儿为足月儿组(均为咽下综合症或湿肺患儿),于生后3~7天分别进行ABR测试,比较各组ABR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变化,32和33周组于生后14天、28天随访ABR变化。   2、仪器及测试方法   采用美国GN Otometric公司生产的ICS CHARTR EP ABR测试仪,进行ABR波形检测及数据分析。全部受试者于相对安静的房间,测试前常规检查外耳道并予以清洁,受试者取平卧位,进奶后30分钟自然睡眠状态下进行测试,观察波形分化良好率,记录刺激强度为80dBnHL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和ABR阈值。   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xcell数据库整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并用SNK-q检验两两比较,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潜伏期及峰间期的变化   1.1 80dBnHL短声刺激下,早产儿随胎龄增加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逐渐缩短(单位ms),32~36周组Ⅰ波潜伏期分别为1.82±0.12,1.74±0.14,1.65±0.12,1.67±0.15,1.65±0.12;Ⅲ波潜伏期为4.96±0.32,4.86±0.28,4.74±0.32,4.64±0.36,4.56±0.36;V波潜伏期为7.58±0.25,7.40±0.35,7.18±0.40,6.98±0.45,6.85±0.31;Ⅰ-Ⅲ蜂间期为2.99±0.23,3.01±0.15,3.03±0.22,2.91±0.28,2.88±0.19;Ⅲ-Ⅴ峰间期为2.63±0.33,2.62±0.25,2.45±0.22,2.34±0.25,2.30±0.21;Ⅰ-Ⅴ峰间期为5.73±0.25,5.74±0.25,5.45±0.38,5.24±0.42,5.10±0.48。不同胎龄组早产儿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峰间期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34、35、36周组Ⅰ波潜伏期,35、36周组Ⅰ-Ⅴ、Ⅲ-Ⅴ峰间期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各组之间进一步比较32、33周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峰间期与36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4周组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峰间期与36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33周组Ⅲ-Ⅴ峰间期、Ⅴ波潜伏期与35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34周组间波潜伏期及峰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早产儿随出生日龄增加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逐渐缩短(单位ms),7天组与14天组及28天组比较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4天组与28天组比较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峰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早产儿性别与ABR的关系   男性与女性比较除Ⅰ波潜伏期外余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均延长,分别为Ⅰ波潜伏期:1.68±0.16和1.68±0.12(P>0.05);Ⅲ波潜伏期:4.75±0.25和4.59±0.68(P<0.05);Ⅴ波潜伏期:7.21±0.45和6.94±0.48(P<0.01);Ⅰ-Ⅲ峰间期:2.99±0.28和2.85±0.15(P<0.01);Ⅲ-Ⅴ峰间期:2.48±0.25和2.33±0.21(P<0.01);Ⅰ-Ⅴ峰间期:5.43±0.50、5.15±0.38(P<0.01)。   3、ABR阈值的变化   30dBnHL短声刺激下,随胎龄增加Ⅴ波通过率逐渐升高,分别为33.3%、55.0%、80.0%、85.7%、93.3%、95.0%。   结论:   1、早产儿ABR成熟化的改变是持续性的。   2、早产儿随胎龄增加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逐渐缩短。   3、早产儿随出生日龄增加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逐渐缩短。   4、早产儿性别与ABR的存在一定关系。   5、听觉系统外周器官发育较快而中枢部分发育相对滞后。   6、ABR技术适于早产儿客观听力检测。   7、对早产儿常规进行ABR测定可监测其听力及脑干功能发育。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发生脂质过氧化,通过细胞黏附试验观察阿托伐他汀(ATV)干预后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U937)发生黏附的改变,并分别从ATV对HU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量及单分子ICAM-1与其配体CD11b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两方面进一步探讨ATV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以0.1% I型胶原酶
目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临床上少见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小板计数减低、微血管病
2008年3月21日,书法类网站排名第一的中国书法网(www.freehead.com)正式开通八周年。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渐趋边缘化,互联刚络勃兴未久而深入各领域,在实用性、交化传统支特、
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在很多领域上都有了比较好的发展,同时,地热工程也成为当前比较受人们重视的一项工程,它的供暖效果要比传统的供暖方式更好,所以这种技术在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UC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遗传、环境及免疫
目的:随着老年化和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梗死占整个卒中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其中脑干梗死病变常累及呼吸、循环中枢及网状激活系统,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致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与健康人群甲状腺功能状态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receptor antibodies,TRAb)
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是中国出版界在国外举办的大型对外出版交流活动。2004年和2007年,中国在法国巴黎图书沙龙和俄罗斯莫斯科国际书展上成功举办了主宾国活动。2008年和2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它是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特发性肺纤维化以进行性肺损伤、炎症、肺组织纤维化为特征。其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