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周病主要造成牙槽骨破坏吸收。重建已破坏吸收的牙槽骨,促进组织的再生,恢复牙槽骨高度是临床牙周病治疗的难点和基础研究的热点。目前多采用膜加自体骨或人造骨颗粒的方法诱导骨形成(GBR),然而GBR不仅费用昂贵,还存在着自体骨骨源有限、需要造成二次创伤、操作复杂及异体骨潜在的免疫源风险等问题。而其他用于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存在作用时间短、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等问题而难以在临床上开展。于是,有学者将目光投向寻找价格低廉且临床操作简单的化学药物,探讨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
辛伐他汀(simvastatin)原本是降低外周血胆固醇的药物,近年有人研究证实它具有增加骨量,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但是口服他汀类药物大部分蓄积于肝,仅有一小部分进入循环,难以在局部发挥作用。有学者将高剂量辛伐他汀凝胶单独注入鼠颅骨皮下,骨数量明显增加,但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未能得出一致结论,目前国内外也未见辛伐他汀对于牙槽骨再生作用的报道,因此,有必要对辛伐他汀在牙槽骨重建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局部应用对根分叉牙槽骨缺损的骨再生作用。
方法:
1.制备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
2.建立五指山小型猪磨牙Ⅱ度根分叉牙周组织缺损模型。
3.实验牙分5组,每周一次于根分叉处分别注入:(1)辛伐他汀浓度为0.5mg/50μl的凝胶(SV1);(2)辛伐他汀浓度为1.5mg/50μl的凝胶(SV2);(3)辛伐他汀浓度为2.2mg/50μl的凝胶(SV3);(4)未加载任何药物的甲基纤维素凝胶(C1对照组);(5)不注入任何载体及药物(C0空白对照组)。8周后取材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评价牙周骨组织再生及炎性反应情况。
结果:
1.本实验制备的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易于制备,局部应用操作简便。
2.实验动物大体观察:所有实验动物均能顺利完成实验,实验组根分叉区牙槽骨高度明显修复,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牙槽骨未见明显恢复。
3.组织学检查:术后8周,实验组根分叉区完全由新生骨和纤维组织充盈(SV1:94.66%,SV2:94.86%,SV3:93.44%),骨小梁旁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包绕,可见较为成熟的哈佛氏系统、纤维母细胞、大量成骨细胞以及增生的血管,炎症细胞和极少数破骨细胞,其中SV1组(0.5mg)新生骨成熟度较高且炎症细胞浸润较少。C0、C1组见少量新生骨(C0:22.54%,C1:23.72%),镜下见少量成骨细胞,可见增生血管及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
1.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易于制备,局部应用操作简便
2.利用小型猪建立根分叉区牙槽骨缺损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可为今后的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3.局部应用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可以刺激根分叉区牙槽骨缺损后的再生;
4.局部应用辛伐他汀的适宜剂量是0.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