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地红桦林群落的稳定性及其维持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探索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及其适应机制一直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及其维持机制就是其中主要的一方面。秦岭作为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态系统关键区域之一,一直是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区域。然而,红桦作为秦岭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有关其在秦岭的稳定性及其在山地垂直带谱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未有明晰的结论。鉴于此,本研究选择秦岭山地红桦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的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从种群、群落及其环境因素三个角度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秦岭山地红桦林群落稳定性和维持机制,从而为红桦在秦岭山地植被带谱中的定位以及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秦岭红桦林群落内共含维管植物182种,隶属128属66科,其中乔木层16科18属39种;灌木层21科34属54种;草本层32科76属82种;层间植物5科6属8种。其中,科的地理分布类型中,世界分布科最多,占到42.41%;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中,78.13%的属为温带分布属,其中北温带属(包括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分布)为主要分布属。可以充分说明秦岭红桦林具有明显的温带特性。从秦岭山地红桦林群落外貌来看,秦岭红桦林中高位芽植物占61.82%,在高位芽植物种,落叶阔叶植物78种,占95.12%;说明红桦林中落叶阔叶成分占绝对优势,反应出红桦林分布区的温带气候特征。根据红桦林群落的外貌和乔木优势种组成将所调查红桦林群落分为红桦纯林(B. ablosinensis community)、红桦-辽东栎林(B.ablosinensis-Quercus liaotungensis community)、红桦-五裂槭-华山松林(B.ablosinensis-Acer oliverianum-Pinus armandii community)、红桦-太白杨-少脉椴林(B.ablosinensis-Populus purdomii-Tilia latevirens community)、红桦-华西枫杨林(B.ablosinensis-Pterocarya insignis community)、红桦-华山松林(B. ablosinensis-Pinusarmandii community)、红桦-华山松-牛皮桦林(B. ablosinensis-Pinus armandii-Betula utiliscommunity)、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林(B. ablosinensis-Betula utilis-Abies fargesiicommunity)、红桦-牛皮桦林(B. ablosinensis-Betula utilis community)9个群落类型。(2)对秦岭天然红桦林群落的更新调查表明:红桦林下乔木更新幼苗以槭树科(Aceraceae)和松科(Pinaceae)为主。其中,红桦幼龄林中优势种红桦更新较好,而熟林和过熟林中幼苗更新极差。群落更新受群落密度的影响较大,乔木的胸高断面积和灌木盖度都与林下更新幼苗和幼树密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随胸高断面积和灌木盖度的增加幼苗幼树呈减小趋势;草本植物的盖度对幼苗的更新密度的影响比较复杂,没有明显的趋势。此外,红桦林择伐迹地的研究表明,择伐能明显促进红桦的天然更新,小面积择伐更新50年后,尽管红桦林物种组成上没有变化,但红桦种群的比重及其幼苗、幼树的密度明显增加。(3)秦岭红桦林的林隙形成方式主要以自然立枯和折干为主,林隙密度约为11.42个hm-1;林隙形成木多1-2株形成木形成,3株以上林隙形成木导致的林隙较少;多数林隙由优势种红桦导致或者参与形成;林隙平均面积(林冠隙)约为73.71±21.54m2,多数林隙面积在20-80m2范围;林隙下幼苗组成以红桦的为主,红桦幼苗在60m2以上的林隙中更新较好,说明林隙更新是红桦成功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且林隙面积越大越利于红桦幼苗的建立。(4)空间格局分析是揭示群落和种群生态学过程的有效手段。天然红桦林中,红桦种群整体表现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其依赖于扰动进行更新,幼树主要表现为小尺度聚集型分布。红桦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关系表明,红桦大径级个体和幼树呈现明显的负关联,说明大径级红桦对红桦幼树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这种现象可能由于大径级红桦树冠的遮阴作用抑制幼苗的建立。此外,红桦幼树与立木残干在空间分布上呈明显的正关联,进一步证明红桦依赖于树木残干导致的林隙干扰进行斑块更新。(5)红桦的种子为具膜质翅的小型坚果,长宽约为1.5-2mm。红桦种子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种子雨强度随着离母株的距离先增加后减少,在离母株20-30m处的种子雨强度最大。红桦种子雨强度受风力和风向的影响较大,即使在逆风方向种子也能传播到100m以外。红桦种子成熟进入种子库中,大部分被截留在枯枝落叶层,少部分进入腐殖质层,其中大约50%的种子具有活性。红桦强大的种子雨强度和扩散能力为其保存着数量庞大的种子库,为红桦幼苗的补充和种群的持续提供了基础。(6)秦岭红桦林群落中,红桦-华山松、红桦-华山松-牛皮桦、和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三个群落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红桦-五裂槭-华山松、红桦-辽东栎、红桦-牛皮桦和红桦-华西枫杨。红桦纯林和红桦-太白杨-少脉椴的稳定性最差。从海拔角度看,海拔在2300-2600m范围内红桦群落的稳定性最高,说明这个海拔范围是秦岭红桦群落最稳定的分布区域。对天然红桦群落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五个因子是:枯落物厚度、乔木竞争指数、乔木幼苗、幼树及成树的比例。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与稳定性指数法对群落稳定性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稳定性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二者并不一致,并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的稳定性,因此不能机械的用多样性判断群落的稳定性,要结合群落的结构、树种特征、立地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评价群落的稳定状况。从环境条件看,秦岭中高海拔区域气候温凉湿润且气候波动较小、没有极端的恶劣气候,这就为红桦形成稳定群落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红桦群落的结构特征也证明了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因此红桦在秦岭不同区域都能在相似的海拔范围内形成稳定的群落类型;从种群角度看,优势种红桦能形成庞大的活性种子库,并能依赖林隙干扰进行幼苗补充保持其种群的延续性;此外,林隙干扰通过调节林分环境维持群落内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使红桦群落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组成。通过这种机制,自然条件下红桦群落表现为时空异质的斑块聚集体,呈现局部过渡而整体稳定。因此,只要干扰存在,红桦就可以在秦岭长期存在,形成稳定的植被类型。
其他文献
探索模式,优化课堂。罗定泷州小学坚持落实罗定市“快乐·高效”课堂,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以金字塔学习理论为指导,融合“生本课堂”“快高课堂”模式,初步形成“一二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阶段,要维持并推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可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因此积极
机器阅读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旨在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且需要复杂的语义推理。针对现有机器阅读理解方法提取特征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丢失,
目的探讨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夯实高职中医学专业"三基"教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出同一教师授课的4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方药融合背诵方剂歌诀教学效果的对照
农产品检测体系 ,又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本文在总结了当前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进展情况的基础上 ,对未来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构架进行设想 ,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BTA是集成电路多层铜布线CMP中常用的抗蚀剂,CMP后在表面的残留会严重影响其他工序的正常进行并损害集成电路性能,因此针对BTA的清洗及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红外光谱检测法是针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属于疱疹病毒α亚科,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感染机体后可建立潜伏感染并在宿主体内存活终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许多先天免疫被激活,同时HSV-1也进化出逃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转变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富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要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传统医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药物配伍与作用功效,千百年来在我国的医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正】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已达到相当规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政府债务课题组粗略统计,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0000亿元以上,其中,乡(镇)政府债务2200亿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