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独特的生态功能。倒木作为一个重要的干扰物,储藏着大量的碳素和养分物质,对森林更新具有显著影响,维持着未来森林群落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多样性。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3个典型林型,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倒木株数及现存量、倒木形成机制、倒木倒向、倒木腐朽等级分布特征及其天然更新机理和影响因子,旨在揭示倒木特征及其更新规律,为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风因子是影响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倒木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倒木倒向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方向,而有更新的倒木倒向多集中在东南方向。(2)3个林型内倒木多集中在中、高腐朽等级,倒木总株数和总现存量存在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倒木株数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Ⅰ、草类-兴安落叶松林Ⅱ(135株/hm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更新对比样地(110株/hm2)>杜鹃-兴安落叶松林(85株/hm2);倒木现存量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Ⅰ(36.724t/hm2)>草类-兴安落叶松林Ⅱ(26.689t/hm2)>更新对比样地(23.700t/hm2)>杜鹃-兴安落叶松林(18.952t/hm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14.413t/hm2)。不同树种倒木的株数和现存量也存在着差异,兴安落叶松倒木的株数和倒木现存量明显大于白桦倒木,占总倒木株数的88%、总倒木现存量的98%。(3)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能为倒木天然更新提供适宜水热条件的只有腐朽等级较高的第Ⅲ、Ⅳ、Ⅴ级倒木,且随着腐朽等级的增加,倒木更新苗的株数增加。(4)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3个林型内倒木含水率均与腐朽等级呈明显的正相关;而密度则与腐朽等级呈明显的负相关。对3个林型内兴安落叶松倒木的含水率与密度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含水率和密度均为草类-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且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5)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3个林型内兴安落叶松、白桦倒木,随着腐朽等级的增加,其全N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全P则保持相对稳定,有机C、全K、Na、 Ca、Mg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对3个林型内兴安落叶松倒木的养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有机C、全K、全P含量均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全N、全Na、Ca含量均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Mg含量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杜香-兴安落叶松。对3个林型内倒木自身、倒木旁枯落物、倒木旁腐殖质有机C、全N、全P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有机C含量在倒木自身、倒木旁枯落物、倒木旁腐殖质之间没有明显规律,全N、全P含量均为倒木旁枯落物和倒木旁腐殖质大于倒木自身。(6)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3个林型内倒木更新个体生长状况各不相同。更新苗高多集中在第Ⅳ等级;地径多集中在Ⅰ、Ⅱ、Ⅲ级;兴安落叶松更新个体的年龄多集中在5-10年,其中7年更新个体数最多。白桦更新个体的年龄分布范围较小,多集中在2、3年;倒木更新个体生长部位多集中在基部和大头部,中部多于基部,尾部更新苗较少。(7)倒木更新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腐朽等级对倒木更新株数有极显著影响,坡度和倒木上的枯落物厚度对倒木更新株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倒木上的枯落物厚度与倒木更新株数为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