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及Tau与颅脑损伤程度及继发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一系列外力对头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脑损伤,包括头部受击,摔伤、机动车事故或家庭暴力造成的头部受伤等。胶质纤维酸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一种星形细胞骨骼的中间丝状蛋白,已被用于评估急性TBI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Tau蛋白是微管相关蛋白家族中的一员,目前认为Tau蛋白的异常积累与慢性创伤性脑病以及创伤性颅脑损伤有关。本研究通过对这两种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来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及疗效提供依据。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GFAP及Tau蛋白对颅脑损伤程度及继发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87例为观察组,同时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损伤程度患者血清GFAP和Tau蛋白水平,并分析GFAP和Tau蛋白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GFAP和Tau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GFAP和Tau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不伴MCI(P<0.05);观察组伴MCI患者血清中,GFAP水平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8747,P<0.001);Tau蛋白水平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8516,P<0.001)。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和Tau蛋白水平与继发认知障碍呈一定相关性,可作为TBI早期诊断和认知恢复的可靠生物学指标。
其他文献
背景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群体的主要健康问题。由于直肠指检(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1975年至1990年期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稳定上升。虽然PSA检测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按摩等同样可导致血清PSA浓度升高。近期研究观察到全身炎症反应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背景:食管癌是我国高发、地域性明显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中约50%以上发生在中国,而河南地区是全球食管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与西方国家绝大部分为食管腺癌迥然不同的是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完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1]。由于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死亡率仍无明显下降。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是导致食管癌预后差的主要
背景Cofilin1是肌动蛋白运动的调节因子,通过调控细胞骨架actin的重组促进伪足形成进而参与肿瘤细胞的运动,从而在肿瘤细胞转移与侵袭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蛋白棕榈酰化修饰可能通过改变被修饰蛋白的功能进而影响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本课题前期通过分析宫颈癌及其癌旁组织的蛋白棕榈酰化组学发现Cofilin1是潜在的棕榈酰化修饰蛋白。查阅文献发现Cofilin1棕榈酰化修饰在宫颈癌中的
背景食管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生与肿瘤所在的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的了解食管癌发生的微环境,就能更好的理解食管癌发生和进展的机理,为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手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
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全部乳腺癌总数的15.0%~20.0%,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的临床特性不同,TNBC的发病更趋低龄[1],侵袭性更强,易发生肝、脑转移。截至目前,针对TNBC的治疗仍是有限的,且往往因耐药出现复发、转移[2],出现转移的TNBC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逐渐上升。DLBCL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60%-70%的患者经过此方案治疗后可达临床治愈,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亟需深入研究DLBCL的分子机制,探寻新型治疗药物及靶点。近年来,
背景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术后皮瓣血液供应不足以满足其代谢需要时所发生的。术后出现轻度皮瓣坏死给予加强换药、活血药物应用等,多数可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中重度皮瓣坏死往往会延长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坏死面积较大时甚至需要植皮等治疗,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术后美观,并可能延误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计划。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皮瓣坏死
背景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占每年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约10%。遗传和环境因素在结直肠癌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与遗传学相比,表观遗传学与环境关系更为密切。NRIP3位于染色体11p15.4,该区域在肿瘤中频繁发生杂合性缺失(LOH)。以往研究发现,NRIP3高表达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并且NRIP3能够抑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NRI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背景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为主术前术后辅以放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是临床外科医生治疗食管癌的第一选择,手术对机体创伤大,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肺部感染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中占第一位。随着麻醉、围手术期处理和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几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围手术期不可忽视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背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由于人种差异,不同地理位置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较大。但我院AML-M5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未进行统计,为了解我院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及影响我院患者预后的因素,本研究将我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时间与TCGA数据库患者进行对比分